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60章 新的生活(1/4)

作者:明漸字數:10018更新時間:2020-06-07 14:15:03

    藍水星兩萬公裏外的太空軌道中。

    太空城市。

    第一定居帶,臨時性質的皇宮內。

    裏維花了兩三的時間,才基本適應這邊隻有藍水星一半的重力環境。

    其他方麵則跟在地麵基本一樣,沒有太大的區別。

    還有一個比較別扭的地方:由於定居帶是一個直徑100公裏、寬度隻有500米的環狀結構,所以地表的曲率非常之高,地麵彎曲幅度很大,總是感覺自己生活在U型地帶的底部,非常的不平坦。

    再形象點的比喻,就好像是倉鼠生活在滾筒當中一般,眼前的視界是彎曲的。

    以前的開闊視野,現在沒有了。

    雖然周圍的星空更加耀眼、燦爛。

    加上部分生活物資的獲取,沒有在地麵那麽方便。

    總體而言,肯定是在藍水星生活更加舒適便利。

    但是在降低少數方麵的品質要求之後,裏維漸漸地就習慣了,消磨掉了內心那種不如再返回藍水星居住一段時間的想法。

    ……

    10月15日。

    換上一身防護服的裏維,在太空城市的各個功能區域都巡視了一番。

    一號種田工廠。

    微重力環境下,一根根的透明圓柱體水管內,流暢著包含所有營養元素的營養液,再通過表麵一個個的細微滲透孔,生長出了一株株的綠色植物。

    經過了三次擴建加掛,種田工廠的長18米、寬高均為5米的“標準生長室”,一共增加到了095個,平均每個生長室配備名工作人員,加上提供相關服務的宇航員,有接近5000名人類為太空城市的農業建設而服務。

    而且別看每個“標準生長室”的內部體積,隻有450立方米,有效利用空間為400立方左右,但就是這麽一個“標準生長室”的農業產量,至少相當於地表的三畝土地。

    甚至無論種植什麽,都是“標準生長室”的單位產量更高。

    就拿水稻來,單個標準生長室,在1個月的時間內,種植出超過4噸的稻穀,足夠滿足0個人的口糧所需。

    即平均每立方米的空間,一年時間內,能生長出10公斤的稻米。

    傳中的畝產萬斤神話,在太空農場中變為了現實。

    為什麽會這麽誇張?

    一位姓宋的農業專家講解了具體的原因:

    “一個,外太空的微重力環境下,植物減少了許許多多不必要的能量消耗,細胞分裂的速度增加了0%,生長速度比在地麵加快了5%,每年可以多種一茬的水稻。”

    “二個,我們是讓水稻在室內空間進行生長的,每提供充足的光照,進行4時的光合作用,而且五米高的內空,足足可以種植五層,生長密度是平麵空間的五倍。”

    “最後,標準生長室內的環境,是完全無菌、幹淨的,提供的營養液要素全麵、必須元素充足,沒有病毒細菌爭奪水稻的營養,沒有任何病蟲害的發生,選用的又是高產水稻品種,一年至少收割、播種四季。”

    “於是在多重優勢因素之下,我們這一個水稻標準生長室,一年能產稻穀4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