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605 家國事(2/4)

作者:我喜歡的豬頭字數:8428更新時間:2022-08-09 11:55:41

    悠閑的躺在靠椅上,朱允煐說道,“如意兒,今個給咱讀讀書,可好?咱不想看書了,就想聽如意兒讀給咱聽。”

    朱如意開心了,笑著說道,“好呀,咱最喜歡讀書了。”

    朝著王承恩點了點頭,朱允煐說道,“去把這兩日讓人整理出來的折子遞過來。”

    黃河改道,這是大事,這自然也是有著一些記載的。因為多沙善淤、變遷無常,改道十分頻繁,也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說法。最早的記錄,那就是《尚書·禹貢》。

    也因為黃河影響太大,所以每一次黃河或大或小的改道,也都有記載。

    最早的黃河第一次大改道,那是在周定王五年。第二次在漢武帝遠光三年,改道六七十年後才歸故道。王莽建國三年後,黃河再次改道,曾經一度數百年總體還算安分。

    但是到了北宋初年,黃河決口不斷,短時期、短距離的分流河道不少。在宋仁宗慶曆八年再次改道,形成的河流被稱為‘北流’,然後十二年後再決口,分流被稱為‘東流’,四十年後斷流。

    南宋時期為抵禦金兵南下,東京守將杜充決開黃河堤防,造成黃河改疲乏,向東南分由泗水和濟水入海。黃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黃海。

    現在的黃河走勢也是受此影響,基本上是在南麵擺動,雖然時有北衝。不過現在大家的主要觀點,也是要逼堵南流。

    現如今的黃河可以說南流奪淮入海期間,鄭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黃河主流也是遷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渦水入淮,或由潁水入淮,或同時分幾支入淮。

    也就是說後人認知的黃河走勢,實際上在大明朝初年是不存在的。

    後人認為的黃河故道,那是在曆史上明朝中後期由潘季馴治河基本固定。

    朱如意這個小助理非常出色,繪聲繪色的在讀著折子。雖然這個小丫頭不一定懂這些,不過她也不需要懂那些深奧的知識,隻需要乖乖的讀書就好。

    但是旁邊的練瓊瓊心裏忍不住驚濤駭浪,她知道當今天子英明神武。而現在呢,看起來英示皇帝有意去治理黃河,去主動承擔起來這個看起來無比艱巨的事情。

    實際上朱允煐要是不去治理黃河,實際上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雖然現在看起來也是有著一些水患。不過也可以選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遇到了水患再去治理。

    難得糊塗也不是什麽壞事,畢竟現如今的黃河、淮河看似有些鬧騰,也不一定就是心腹大患。

    說到底還是朱允煐這個皇帝有遠見,他確實是想要多做些一些事情。

    陪著朱如意一上午,朱允煐也去了一趟二兒子朱文墐那邊。

    雖然這小子有些怕朱允煐,也確實有點紈絝的樣子,不過朱允煐該過去看看的時候,肯定還是要看看。雖然他這個父親,好似也有著那麽一些不合格的地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