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4章 救梁 二(2/3)

作者:陳安野字數:7884更新時間:2019-07-11 03:48:51

    沈應龍是侯良柱出川的先鋒,他的戰略意圖其實和覃進孝有些相似,亦是把控住出川山口,建立穩固的據點、陣線乃至各個糧秣倉站,用這些給侯良柱主力的出川提供最有效的支持。所以把他列為當前覃進孝最直接的對手,再恰當不過。

    按斥候各種渠道匯集來的消息,大致可以判定,沈應龍現在手下有大致二千五百人上下的兵力。僅看這個數目,與覃進孝、廉不信合計馬步兩千五倒有種棋逢對手的感覺。

    戰情瞬息萬變,覃進孝絕不願意落於人後,在接待完梁時政的使者後,他召集了覃奇功與營中高層軍將,研討作戰計劃。

    這場討論眾口紛紜,各執一見,從晚飯後開始,一直持續到三更,到了最後,一錘定音者,還是覃奇功。

    “諸位且慢,先聽我一問。”覃奇功麵對嘈雜的軍將,緩聲而言,他聲音不大,但一出口,滿場軍將幾乎瞬間就鴉雀無聲,“作戰之道,境界最高為何者?”

    在場的軍將也有好些讀過兵書,應聲答道:“不戰而屈人之兵。”

    “次之?”

    “善用謀,積蓄優勢,壓製之。”

    “再次?”

    “尚一千,自損八百。”

    覃奇功一臉嚴正,沉聲道:“川軍與我軍旗鼓相當,不戰而屈之,可乎?”

    “絕無可能。”一個軍將道。

    “那麽尚一千,自損八百可乎?”

    “不可。”還是那個軍將回答,隻不過這次態度更為堅定。

    覃奇功這時轉麵覃進孝道:“千總,我軍兵力沒有優勢,地理亦處劣勢。若想以的代價達到意圖,隻能用謀。”

    覃奇功在覃進孝麵前從來沒有叔父的架子,這時候的口氣也完全像一個下事者,覃進孝偶爾間甚至會忘卻自己與他還有血緣關係這件事,“公事公辦”在覃奇功這裏被履行得不能再徹底,以至於在生活中,他都刻意與覃進孝或是覃施路保持距離。

    “如何用謀?”覃進孝自己打過許多仗,他清楚覃奇功這裏所的“謀”絕不是書裏寫的那樣一句話一個錦囊之類的紙上談兵,而是要結合到實際用兵的作戰調配上來的,換句話,這個謀不是離間計之類的“計謀”,而是“巧用兵勢”。

    用兵如弈棋,剛開始兩方棋子相同,但隨著決策者不斷下達的指令,一樣的基礎很快就會優劣兩個不同的方向演變。覃奇功篤信“謀”要用在兵上,即隻有用兵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這一點和純喜出詭計的穆公淳有很大不同。

    “諸位,若現有一棍,當中一處細,另一處則粗,要折之,如何下手?”覃奇功腳尖一轉,複問眾軍將。

    “自然是取細處而折。”對於這一點,軍將們都沒什麽異議。

    覃進孝心有所悟,言道:“參軍的意思是,應付沈應龍,還需得另辟蹊徑?”

    “正是。如今敵我勢均力敵,縱然加上梁時政、楊三,我軍同樣不占明顯優勢,若一味寄希望於正麵強解寧羌州之急,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擊退沈應龍而我軍元氣大傷。到了那時,川軍隻需再派一軍強出山口,我等又哪有餘力守住已拿下的戰果?”

    覃進孝默然,他深知自己手下滿打滿算不過兩千人,呼九思等友軍雖號萬人,卻怎麽真正上的了台麵?侯良柱實力強勁,且有穩固的後方,即便失利,還能源源不斷地派軍出擊,可自己一旦受傷,就再無翻身的機會,指望趙當世分兵來援更是絕無可能,因為現在麵對洪承疇大軍的他,肩上的壓力不比自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