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1章 反戈(一)(1/3)

作者:陳安野字數:7346更新時間:2019-07-11 03:50:33

    每每遙想自萬曆四十六年得中武舉,距今已有整整二十年,陳洪範都不禁唏噓。二十年的時光,足以令漆黑的兩鬢泛起些許銀白、令原本緊實硬朗的肌肉也漸而鬆弛,更令一位輕狂的青年轉變為深沉的中年人。

    紅水河、居庸關、登萊……二十年時間如白駒過隙,快到來不及回想這其中到底都發生了些什麽。陳洪範自謂不是個念舊的人,但走在廊廡中,隨著石階上下,起起落落之間,往日的畫麵忽而走馬燈般浮現在他眼前。越想到後來,腦海中的畫麵便慢了不少。及至當下,熊文燦、張獻忠、趙當世等人物逐一躍然顯現,廊外雨水飄飛,他也不禁出神。

    去年,因在遼東畏戰潛逃,朝廷將他革職。他有他的委屈,認為朝廷舉措不公,上下申訴幾次未果,幾乎心灰意冷甚至起了從此卸甲歸田的打算。但也是老開眼,隨後經人介紹,攀上了時任司禮秉筆太監、東廠提督曹化淳的關係,花費重金拜為義父。當時,曹化淳手下的一個中官恰好奉命去福建考察巡撫熊文燦,並最終促成熊文燦調任中原。陳洪範幸運搭上了順風車,東山再起。旁人看他一路順風順水,他卻有難言的苦衷。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就在本年,曹化淳以年老體衰,向崇禎帝連上三疏乞求告假歸鄉,雖未獲準許,但隻要有些嗅覺,便不難察覺曹氏勢衰已在旦夕。

    而最有資格接任曹化淳的王承恩卻對陳洪範不太感冒,陳洪範自然有了種失去根基的自危情緒。靠人不如靠己,既然巴結不上新的靠山,陳洪範也隻能先做好手上的事。對他而言,湖廣的這個機會來之不易,絕不可再因過失之。

    熊文燦堅持以綏靖的手段弭平流寇,陳洪範也隻能跟著他的方針行事。綏靖的成果初見端倪,劉國能、張獻忠、趙當世等大寇先後就撫,看似一帆風順,其實身為局中人,陳洪範最能感受到暗流湧動。對比一味剿殺,招撫一事自然成本、見效快,但風險卻相應也大。就如同治病,既然沒有選擇下猛藥藥到病除,那就隻能接受悉心調理的漫漫過程。現在的楚北,西營、趙營看似一團和氣,但在陳洪範眼裏實則都是蠢蠢欲動的炸藥。要妥善處置好它們避免引火燒身,“製衡”二字便顯得尤為重要。

    當初向熊文燦提出扶持趙營牽製西營的正是陳洪範,他在給熊文燦的信中明確指出,以寇製寇是綏靖之根本,是可讓朝廷不費一錢、讓熊文燦與自己不費一兵的最佳策略。隻看當前,張獻忠身為高迎祥死後數一數二的強寇,實力無疑遠超趙營。楚北局勢重在西、趙二營相製,故而支持趙營發展不可或缺。而且至少從幾次相處的過程中看得出,比起囂張跋扈的張獻忠,趙當世更加低調內斂、進退知禮,陳洪範其實內心隱隱希望,扶持趙當世不僅僅為了製約張獻忠,也可為日後自己的發展提供強援。

    “陳大人。”低頭一口氣走到廊廡盡頭,一名仆役站在那裏。

    “王爺、林大人都到了嗎?”陳洪範收收神思,輕呼口氣道。

    “都在書房裏了。”

    “好。”陳洪範點點頭,又整了整衣冠,方才昂首邁步繼續行走。

    推門進書房,映入眼簾的先是裝裱懸掛著的草書一副,上寫“進退自若”四個大字。這是書法大家董其昌的真跡,也是那時拜父禮時曹化淳相贈的禮物,陳洪範一直帶在身邊。其下有兩張實木椅子,都坐了人,一個是襄王朱翊銘,另一個則白麵細眉細目,乃湖廣巡按林銘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