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4章 總兵(二)(2/4)

作者:陳安野字數:10518更新時間:2020-06-09 20:33:37

    再“掛討賊先鋒將軍印”。這著實算是意外之喜。明代掛印將軍普遍配給總兵,有勳職的意思在裏麵但事罷即撤,且僅職權較重的才有,職權輕者無印。比如崇禎十年時陳洪範作為主將領兵救援朝鮮時就掛了“平虜將軍”印,又比如眼下援剿總兵左良玉主掌河南也掛了一個“平賊將軍”印。此番額外授趙當世“討賊先鋒將軍”印,倚重之心表露無遺。

    此外還影前軍都督府左都督同知”。這個倒沒有那麽重要,官、職地位相配是從古以來的規矩,做到總兵這一級,原先如“安東中護衛都指揮僉事”這樣的地方都司官無法繼續兼任,隻能升兼隸屬於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府官。五軍都督府中湖廣都司置於前軍都督府轄下,趙當世也因此隸之。

    除了趙當世,侯大貴以破回營功,敕封“欽差協守襄陽南陽鹿頭店參將”頂

    了趙當世之前的職務;徐琿以破曹營功,敕封“欽差棗陽等處遊擊將軍”。這兩個性格迥異的人至少在這一刻,都流露出了最為相似的激動與喜悅。其餘軍將也或多或少各有封賞。

    傳旨的中官聽來自王承恩左右,趙當世自然絲毫不敢怠慢,封賞前後精心侍奉照顧,並奉上厚禮,直將那中官喜得見牙不見眼,連誇趙當世“忠貞赤忱”。接觸楊嗣昌的事黃了,觸達聽這條路依舊慢慢遠矣,雖也不指望這中官能幫上什麽忙,但路要一步步走,每走一步踏踏實實不留後患算是趙當世給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受封總兵是十月初打頭的一件要緊事,過不數日,在對回、曹二營作戰的過程中被先後擒拿的景可勤、惠登相、褚犀地、王龍等案情核實,皆以謀逆罪論處,審議於襄陽城外一並棄剩這件事早便板上釘釘,趙當世不是特別在意,僅僅讓龐勁明私下去襄陽城外,混在圍觀的百姓中做了個見證。聽四人身著囚衣披頭散發跪地等待處斬前,景、惠、王都無言默跪,隻褚犀地一人歇斯底裏,直呼“趙當世謀逆不道”,狀若癲狂,及人頭落地那一刻,雙唇仍緩慢合動如鯉魚,既滑稽又可悲。

    兩件要事先後塵埃落定,趙當世隨之將精力轉向了軍改。朝廷的封賞是一回事,趙營的軍隊建製是另一回事。趙營要有序運行下去,還得落實到本身軍製。

    此輪軍改,在原有建製上進校主體分為三項。

    其一,補充三步兵營。

    無儔、效節、起渾三營在之前的一連串戰鬥中都有軍官與戰兵上的損失。

    無儔營,因覃奇功轉去主持棗陽縣事務,參事督軍一職由降將王光泰補。另增設後哨,常國安任哨官。全營增補後兵額二千。

    效節營,損失不大,原編製基本未變,隻增一後哨,降將王國寧任哨官。全營增補後兵額二千。

    起渾營,損失最大,前哨哨官景可勤被斬,由本哨中立功的隊長哈明遠補。左哨哨官宋侯真戰死,任命降將王光恩補。另增設後哨,降將楊友賢任哨官。全營增補後兵額二千。

    其二,拆分一馬軍營。

    與回、曹之戰,繳獲最多的便是馬匹,多達六七千,更有數百回營慣熟騎手被俘。馬匹精挑細選加之趙營原有,可得良品四千餘。馬軍是建軍重點,侯大貴等人來回討論多次,最後趙當世拍板,將飛捷營一分為二,分飛捷左營及飛捷右營。如此比起當初一支馬軍營,便似人生兩手,可以互為臂助配合,更加靈活周護全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