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零三章 登山特輯(2/2)

作者:小鹿愛小胖字數:4188更新時間:2021-10-28 19:20:15

    你們看,走出本營後,沿冰川融水河東側草坡向上走。

    拐過這個山角,進入一塊寬大的亂石灘,這裏坡度平緩,沒什麽難度。

    繼續沿東側向上行走,很快到河床的狹窄地段,坡陡水急。

    爬上這個坡後就是巨大的舌狀冰川末端,海拔約4600米。

    然後從冰川的左側,沿坡度約30度的碎石坡繼續向上。

    注意不要太靠近冰川,就是這裏有滾石危險。

    順著這個小坡,大約40分鍾後就到了換鞋處。”

    有照片幫助,大家有了更直觀的印象。

    得益於次羅細致的解讀,他們已經可以在腦海中模擬登山時的場景了。

    “接下難度依然不大,從換鞋處到臨時營地。

    海拔4670m到4850m,是一段平緩的冰坡,坡度10度左右,沒有裂縫。

    大約20分鍾可以走到海拔4850米的臨時營地。

    臨時營地是為了趕在上午到達c1必經的雪坡,以避免在行軍時,遇到可能的雪崩,而在雪坡下部設立的營地。

    不過後來根據雪坡的坡度,以及坡上的積雪量,還有從大本營出發到達c1所需要的時間,認為沒有必要而撤消。

    所以我們不會在臨時營地歇息調整,會一路向上到c1。

    我隻是告訴大家有這麽個位置,以作參照物。

    從臨時營地到c1,海拔4850m到5250m,總耗時3個半至4個小時。”

    這回不用次羅說,男人幫都會搶答了:“我們會用更長的時間!”

    次羅無奈笑道:“這段路都是20到30度左右的冰坡,裂縫較多,需架設路線繩。

    你們看,就是這裏,從臨時營地往上的東側,便是巨大的冰陡坎。

    冰川在此處撕裂,十分破碎。

    而西側是比較平整的雪坡,但有裂縫的延伸線。

    冰陡坎再往東曾經是京城大學登山隊97年的攀登路線。

    由於靠近東側的碎石山坡,有滾石的危險。

    冰川西側平整的雪坡上有小麵積雪崩的痕跡。

    但是在這麵雪坡上,由於冰川運動的關係,形成了一段南北走向的山脊小地形。

    可以走這段小山脊從而避開了有雪崩可能的坡。

    整條路線上裂縫較多,均為東西走向。

    但寬度較小,一般在半米以內。

    雪層很薄,降雪後雪層厚度一般在20到30公分。

    雪層下麵就是堅硬的冰川冰,固定路線繩必須用冰錐。

    這一段路線我們全程架設了路線繩。

    按照我們過去的經驗,需要50米長的繩子十五根、冰錐10個、雪錐1個。

    對了,因為冰錐數量有限,部分路線繩需要兩根接在一起。”

    小嶽急忙問:“繩子需要我們自己攜帶?”

    大家都很無語,這個問題都懶得回答。

    不然呢?難道還指望節目組空投給你?跟這吃雞呢?

    還是次羅有耐心,解釋了一遍之後說:“所以,體能訓練至關重要。

    不光是長途跋涉需要耗費體能,負重也一樣。

    到時我們每個人的負重都在15-20斤,誰都別想偷懶!”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