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四十五章 單老(2/2)

作者:小鹿愛小胖字數:4038更新時間:2022-01-14 20:40:55

    單季祥欣慰的點點頭:“沒錯,中國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

    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製的鼎,而其發展的最高峰則出現在商朝和西周時期。

    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製作,盛行於商周時期,延續到漢代。

    在奴隸製鼎盛時期,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

    我們常的一言九鼎,其實就是從這而來——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梁棟恍然,有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所以像問鼎中原,三足鼎立,也都可以追溯到這段話?”

    單季祥笑了:“是這樣,誰能想到,本來隻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後來卻發展成祭祀帝和祖先的神器。

    並被籠罩上一層神秘而威嚴的色彩,到後來,還成了國家政權的象征。”

    頓了下,他手指點了點位於玻璃罩內的大克鼎:“在中國青銅重器中,大盂鼎和大克鼎,是兩件被稱為‘重器鴻寶’的西周銅鼎,與毛公鼎一道,並譽為‘海內三寶’。

    如今,這三隻寶鼎分別藏於國家博物館、魔都博物館和台~北故宮博物院,作為鎮館之寶。”

    大克鼎氣魄雄渾,威嚴沉重,高91厘米,重015公斤。

    造型宏偉古樸,鼎口之上豎立雙耳,底部三足已開始向西周晚期的獸蹄形演化,顯得沉穩堅實。

    口沿飾獸麵紋,腹部飾流暢的波曲紋。

    大克鼎頸部飾有三組對稱的變形饕餮紋,相接處有突出的棱脊,凡六出;

    腹部飾一條兩方連續的大波曲紋,環繞全器一周。

    如果大克鼎的形製和紋飾顯示出莊嚴厚重,給人以威嚴與權力的聯想。

    那麽鑄於鼎腹內壁上的長篇銘文則蘊涵著豐富的史料價值。

    銘文共8行90字,為西周大篆的典範之作。

    內容第一段是克對祖父師華父的頌揚與懷念,讚美他有謙虛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輔佐王室,仁愛萬民,管理國家。

    第二段是冊命辭,周子重申對克官職的任命,還賞賜給克許多禮服、田地、男女奴隸、下層官吏和樂隊。

    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賞賜,於是鑄造大鼎歌頌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之靈。

    此鼎作為周孝王時期鑄器,曆見著錄,流傳有緒,是研究西周奴隸製度的珍貴資料。

    鼎身上清晰的銘文和斑駁的銅鏽,默默訴著幾千年的中華文明,蘊含了無數的日月精華。

    而它們出土後的坎坷命運,隱隱折射著中國近現代的百年滄桑。

    單季祥眼中那一閃而過的沉重,似乎就是在為這些國之重寶的顛沛流離而惋惜、遺憾。

    “好了夥子,你的來意吧,特地來聽我演講,肯定不是為了讓我介紹大克鼎的,對嗎?”

    “單老的沒錯,那我就直言了。

    我想做一檔節目,以咱們國家的古董國寶為主題,目的在於提起現代年輕人對曆史的重視!”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