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13章 時代的虧欠者(2/5)

作者:六千來世字數:11712更新時間:2022-02-04 14:08:43

    從這個角度來講,把他們稱為“臨時教師”也沒有什麽不妥。

    後世的人或許對於這個群體並沒有太多的印象和認知;

    但是,這麽說吧……

    在高校畢業生還沒有內卷到一定程度,大學生支教還沒有流行起來之前,這些頂崗教師才是華夏農村教育裏真正的基石,也是大山深處的一麵旗幟;可以說,華夏有超過70%的80-90後,在小學階段以及部分中學階段,其實都是都是他們帶出來的。

    隻不過,後世網絡媒體上對於這些群體的側麵評價卻並沒有多麽正麵和積極——經常有人拿“學曆低”、“教學水平差”、“連普通話都說不好”之類的言辭來調侃這些頂崗老師;激進一點的,甚至用“誤人子弟”之類的形容詞來對他們進行攻擊。

    從事實上來講,這些頂崗老師的學曆也的確不高。

    出身於50/60/70年代的他們,在高考還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甚至還沒有回複高考的那個年代,學曆最高的就是個高中畢業生而已——事實上,這些老師裏麵的主流學曆是初中,甚至不少地方出現了“小學畢業生教小學”的情況。

    然而……

    後世的人卻又有多少人願意去想,在那個大學生極度稀缺的年代,又有多少“天之驕子”肯鑽進大山深處,與貧窮與蚊蟲共度數十年,為的隻是教一票子動不動被自家父母拉去放牛割草,每周平均上課時間不足20課時的小學生?

    後世如果談起張桂梅先生,那自然是無不翹起大拇指,為這位病魔纏身數十年,但依舊把每一分用來治病的錢和所有心血傾注於華坪女子中學的國士為之折服;

    但事實上,真正堅守在農村教育第一線,並且忠實執行著“教育興國”政策的中流砥柱,其實還是這些頂崗老師——況且,這些人裏,不乏諸多令人潸然淚下的感人事跡。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還記得,那位每月拿出所有工資,徒步數十公裏給學生買麵粉,為此落下渾身疾病的中年男老師?

    又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那位不顧家人反對,拿著每個月幾十塊錢的工資,依舊死守在那所僅有1名學生的小學裏,每周仍然堅持親手升旗的老校長?

    除此之外,為了接學生去上課,被家長拿著棒子追著打,卻依舊“死不悔改”的臨時教師;

    為了能讓家長同意讓自家女兒去上學,每天下課後主動去人家家裏做家務的臨時教師;

    為了能讓學生能保持狀態上課,自己掏錢給學生買衣服、買食物、買文具的臨時教師;

    不知凡幾……

    就算楊鑄後世,在某些邊遠農村做市調時,也曾經遇到過那種周末跑到縣城裏搬磚,然後拿著工錢買了一大堆毛線,自己給學生織手套和耳套的男老師——那地方海拔高,冬天太冷,小孩子太容易得凍瘡。

    見識過這些事情後,楊鑄終於相信……在這個精致利己主義橫行的年代,這世界上還是有那麽一批“傻子”的。

    然而,美好的事物往往存在於童話裏,“付出就有回報”也隻不過是一句經不住推敲的謊言;

    這些代課老師們,薪資低到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程度——2005年,當城鎮居民人月均收入超過800大關的時候,這些代課老師的薪資竟然隻有40元/月;即便是楊鑄重生之前,這些代課老師的工資平均也隻有1200元-1400/月(這是雲貴川和廣西地區的真實數據,其餘地方不清楚,但是估計相差不會很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