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57章 舌鋒(二)(2/5)

作者:六千來世字數:15754更新時間:2022-03-22 14:57:04

    聽到花花同學此言,楊鑄忍不住看了看自己這位老同學,  心說學法律的人一旦進入了狀態,那世間果然沒有一件事情不是黑的。

    而溫老隻是笑著搖了搖頭:“不會的,  煮麵糊的那口鑄鐵鍋是馮喬安一家最值錢的家當,  我看得出,他們平日裏保養的也挺上心,但即便是這樣,那口鍋內部的邊緣上也有著明顯的淺黃色鏽跡——那是長期沒有碰油的自然現象,尋常做不得假;”

    “再說了,他們一家人的所有廚具和調料都放在牆壁上那個竹篾編製的籃兜裏,有沒有食用油一眼就能看得到,怎麽可能瞞得過人?——事實上,如果你在現場,見過那兩姐弟盯著母親手裏為了招待我們特意從園子摘的一把萵筍葉兩眼放光的樣子,就知道這一家人過的有多艱難了。”

    “事實上,除了吃穿用度極為拮據之外,最讓人不忍的是……12歲的姐姐和10歲的弟弟,對於知識也很渴望,但由於家裏困難的原因,他們至今連一天課都沒上過,平日裏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拿些炭筆在廢紙或者地上寫寫畫畫。”

    想起那對被耽誤了的姐妹,溫老說到此處,表情免不了一陣黯淡。

    花花同學有些失神:“怎麽會這樣……那個馮喬安作為一家之主,就忍心看到自己的妻兒過成這樣?”

    見到花花同學語氣中很有些憤懣,溫老搖了搖頭:“你錯怪馮喬安了,其實那個遠比真實年齡滄桑的瘦小漢子真的是個勤快人——他一人種了三畝地,還開了一畝黃,在全是懸崖峭壁的城口,沒有現代化工具的幫助,這真的是一個人的極限了;”

    “隻不過城口的土地非常貧瘠,馮喬安也買不起化肥,所以一年忙到頭,他打的糧食任然隻夠吃半年的——事實上,盡管他們一家人吃的已經夠節約了,馮喬安農閑時也會砍柴或者燒炭挑到鄉上或者縣城裏去賣,但一年中任然有兩三個月的糧食缺口;因此,對於連肚子都填不飽的他們來說,哪有資格把一雙兒女送到學校裏讀書?”

    聽到溫老的解釋,花花同學沉默了,瞥了瞥旁邊表情依然平靜的楊鑄一眼,強打起精神來:“那麽那個不會說話的人和愚人村又是怎麽回事?”

    把楊鑄反應納入眼中的溫老並沒有任何氣餒,對著於曉華微微一笑:“其實這兩個故事都是發生在同一個地方——龍田鄉倉房村。”

    “倉房村是個麵積不算大,但村民分布極為分散的村子,一共有6個村民小組,共計500多號人,在98年,區區12平方公裏的麵積,村幹部去拜訪最遠的農戶,路上一分鍾都不耽誤一個來回都要足足10個小時,如果要把每一戶都走訪到,最起碼也要一個星期;”

    “而這裏之所以被稱作愚人村,其緣由是1989年一位名叫蒙明國的巴蜀日報記者在曆經千辛萬苦走訪倉房村後,最終在報紙上刊登了《愚人村的悲哀》一文,隨著這篇文章的慢慢傳開,倉房村這才逐漸有了這個稱號;”

    “舉一個真人真事來說吧……當初倉房村二隊有一位名叫李啟安的村民,不會認字,連鈔票上的數字都認不全,自然也不會算賬;他老婆叫李春碧,機靈一些,所以家裏麵一般都是他老婆做主;”

    “有一天他要背著木炭去縣城裏賣,他老婆就事先把價錢交代好了——這一大堆炭,低於8元錢不能賣;”

    “於是乎,等到他費盡千辛萬苦把這些炭背到縣城裏,別人問他這些炭九塊五賣不賣,結果他說……八塊五就拿走,九塊五不賣!”

    “結果嘛……回來後自然被他那個老婆揪著耳朵罵了足足一天,這事也被其它村裏麵的人當成一個笑話,逐漸流傳開來。”

    說到這,溫老歎了口氣:“其實這種情況在別的村固然可以當成笑話來講,但在那時候的倉房村簡直在正常不過了;”

    “由於地勢險峻且人員過於分散,那裏近乎空白的基礎教育一直是個嚴峻的問題,不會識字算賬的村民遠不止李啟安一個——事實上,一些看起來更加愚昧與落後的現象在那裏多的是。”

    似乎覺得當著一個年輕女孩子探討一些關乎於女性方麵的真人真事並不禮貌,溫老沒有繼續展開愚人村的其它故事,而是話題一轉:“在那個山大坡陡、地廣人稀的地方,一戶人家獨居深山一隅的情況再正常不過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