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21章 減彼增己(2/5)

作者:六千來世字數:17556更新時間:2022-09-09 14:54:45

    就拿可以裝入資產包在金融市場自由買賣的CDS來說,過去的十多年裏,信用衍生品從單一實體CDS發展到量身定製的組合產品(如合成CDO),之後又發展到指數產品,指數CDO以及指數期權產品等等——直到這個氣球已經觸摸到了自身的膨脹極限。

    在這種情況下,隨著各級資產包信用評級在利益的追求下越來越弄虛作假越,什麽狗屁的產品創新,什麽狗屁的技術操作,對於莊家來說統統都是扯淡的細枝末節——那些玩意不過是為了保證這些CDS資產包能夠在流通環節保持順暢而已,雖然說極為重要,但也不過是維持這塊市場最基本的生存土壤罷了(這跟你拿著1000塊錢,卡著時間點不斷套還十幾張信用卡,為的就是不讓自己逾期是一回事。)

    而眼下對於那些真正的大佬莊家來說,真正重要的是……誰能找到一個以前尚未被發現的增量承接市場、誰能挖掘一個優質的CDS資產包派生項目、以及誰能在這個充分飽和的市場裏,掌控足夠規模的資產包流通渠道。

    用通俗點的話來說——每一個莊家都知道遊戲已經進入了擊鼓傳花的階段,也都看得出來鼓聲即將停下,因此在這個時間點,誰能有更多的肉雞幫你接雷,並且有資格掌控在某段隊伍裏,每一次傳花的節奏,誰就是老大!

    而眾所周知,作為五大會計事務所的安必信固然在金融領域有著不弱的資源調動能力,但鑄投國貿和安然公司卻主要是以產業投資為主——尤其是鑄投國貿,自始至終都沒怎麽碰過金融衍生品領域。

    以鑄投國貿這麽龐大的體量,想要跟他們摩根史丹利一起搞CDS業務,在老頭看來,這已經不能叫借雞生蛋了,應該叫“鵲巢鳩占”更為合適——跟這種龐然大物單方麵分享自己的核心資源,吃虧吃大發了不說,後果也完全是不可預料。

    ………………

    掃了掃摩根史丹利CEO和安必信老總略有些不自然的笑臉,呂思思笑了笑:“你們放心,我們華夏人向來講究雙贏,更加不會虧待朋友——如果沒有完全的策劃和足夠的好處,我今天怎麽好意思開這個口?”

    微微頓了頓,呂思思繼續說道:“說起來,當今的CDS產品雖然已經達到了1200種,但說到底,這些CDS產品全都是以各大投行、銀行、保險公司的基礎業務為原點,派生出來資產包組合而已。”

    “雖然按找邏輯來講,由於CDS的交易雙方不必非持有合約針對的第三方實體發行的債務(所謂的空殼信用現象),也不受第三方實體債務存量的限製,至少理論上,CDS可以無限地派生下去使,其名義額可能遠遠超過第三方債務的存量總額——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麽目前全美的公司債務額隻有4萬億美元,但是CDS的名義規模卻高達40萬億的原因;”

    “但問題是……這玩意的風險和致勝點,諸位就真的看不出來麽?”

    “盡管就個體而言,CDS沒有改變基礎資產的風險特征,但在總量上,CDS卻起到了傳播和放大原有基礎資產風險的作用。”

    “要知道,在現金產品下,債券發行人的違約風險並不會波及到債權人;但在CDS之下,同樣的違約事件,除了債權人之外,還會波及所有相關的CDS投資人,特別是當後者可能比前者大出數倍數十倍時——這意味這什麽,想必諸位再清楚不過了。”

    “其次,無論是違約發生後CDS賣方的代償,還是CDS盯市造成的資本利得(或利損)的交割,都需要交易對手承諾支付。”

    “如果交易對手因自身財務狀況無法兌現支付責任,這就出現了所謂交易對手風險。交易對手風險在現金產品下是不存在的——但在CDS之下,交易對手風險卻是導致係統性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CDS屬於信用衍生品,需要盯市;當市場CDS的名義額遠遠大於對應的實體債務存量時,風險溢價的劇烈波動會導致巨大的CDS市值波動——當這種波動通過損益表反映到CDS投資人的資本金狀況時,在有大量利損發生的情況下,會導致CDS投資人淨資本大幅減值甚至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

    “最後,組合產品如CDO出現以後,為杠杆的使用提供了絕好的工具。合成CDO和現金CDO一道,在當下成為投資人大量運用杠杆的場所,為係統性風險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一口氣說了那麽多CDS的風險之後,瞧著摩根史丹利和安必信的兩位CEO表情非常不好看,呂思思知道他們已經聯想到這塊業務暴雷後他們悲慘的下場了——畢竟現在CDS的名義規模已經是全美公司負債資產額的十倍了,任誰都不敢保證,氣球會不會就在下一分鍾被吹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