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四十八章 清倉大甩賣(1/2)

作者:鐵不拐字數:4642更新時間:2021-11-14 18:46:42

    第247章    清倉大甩賣

    侯爵家的藝術品,全部收藏在頂層的樓閣中,一百多平方,擺得滿滿當當,還真大部分都是瓷器之類的中國古玩。

    劉世軍和許晴有點興奮,眼前那麽多的瓷器。

    然而,方醒看了之後,則是有點小鬱悶。因為這裏的瓷器,基本上都是清末民初的東西。確實算得上是古董,但這個時期的瓷器,不太值錢呀!

    要不是劉世軍說,陳華強跟他關係不錯,他都懷疑,陳華強是不是跟侯爵合夥下套的。

    “侯爵,我相信您也找人鑒定過的吧?這些瓷器,差不多都是清末民初的東西。”方醒直言不諱,省得劉世軍一個爽快就答應給多少錢。

    陳華強等能聽懂中文的人,聽到這話,都是一愣,然後看向侯爵。

    侯爵的孫女凱瑟琳給自己祖父翻譯一遍,侯爵臉上露出些許尷尬,笑道:“小夥子,你是個懂行的人。ok!我也不跟大家繞彎子。這些中國的藝術品,一律五千歐元一件,隨便挑。”

    五千歐元,按照現在的匯率,就是三萬六千多人民幣。

    劉世軍連忙抑製住自己的情緒,稍微冷靜下來。

    清末民初的瓷器,行情不怎麽好。當然,有不錯的升值空間。

    道光時期,以及之後的瓷器,生產規模也大大下降,產品質量亦不如從前。

    就拿道光時期的瓷器來分析吧!

    一是外型比較笨拙,缺乏靈性;二是線型不夠圓潤,板滯生硬;三是足脊多不平整。裝飾圖案中的人物形象有形無神,構圖零亂,線條纖弱。

    當然,也會有例外,比如“慎德堂“款的禦用粉彩器皿,極為精美,不同於同時代的其他產品。“慎德堂“是道光皇帝的堂名,景德鎮所產的器皿上以三字直款最為稀少,款多為抹紅色,也有描金色,器皿多以折枝花為裝飾。

    鹹豐時期,國力衰敗之極,連年兵變,百業俱廢。光緒年間,又遭八國聯軍入侵,國家受到巨大損失,陶瓷業也難逃厄運,所以鹹豐時期的傳世精品很少。

    而民國瓷器,比清末的瓷器又要強一點。

    民國時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各窯廠均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機械化或半機械化的加工程序,從采料、練泥、製坯、晾曬、成型等各個環節均基本上采取流水作業,因此製作出來的坯體整齊劃一,厚薄均勻,旋削切割精準,幹淨利索,胎土細潤,少有鐵星。

    窯爐通常均已采用名種類型的隧道窯,燃料多用煤、氣、油,因此窯溫提高、溫差小、窯內器物受火均勻。

    這樣燒成的瓷器一般胎土完全瓷化,不易變形,釉麵光潤,胎體堅致,以手彈之其聲音清脆而有餘韻。

    此外,釉料均機械處理,故釉麵均勻明淨,細若凝脂,光亮柔和不刺眼,在放大鏡下觀察下可見汽泡排列非常均勻,且大小也相一至。

    正是這樣,近些年來民國瓷器精品已經在悄悄地升溫,主要是因為民國瓷器本身就具備了較高品質,其藝術表現力也並不遜色於前朝。

    “五千歐元一件嗎?”

    侯爵點頭:“五千歐元!”

    頗有點清倉大甩賣的架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