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六十七章 端著金飯碗要飯(1/2)

作者:鐵不拐字數:4638更新時間:2021-11-23 01:59:47

    第266章    端著金飯碗要飯

    接下來,陳父又去了醫院,而陳思國則是帶著方醒等人去吃飯,順便繼續逛古玩市場,巴鐵家的紮伊納布也跟過來,熟絡了之後,跟許晴聊得很入味。

    這姑娘並不驚豔,但特別耐看。

    得知自己以後要去中國,紮伊納布心都飛起來。在他們國內,中巴友誼是寫在教科書上的。她一直有個夢想,就是有生之年去中國玩。

    直播間的觀眾,見這姑娘對中國讚上天,都很高興呀!

    隨後,方醒繼續給直播間幸運觀眾撿漏,分別撿了一個鼻煙壺,一方硯台,一件鎏金銅器,一個蛐蛐罐,以及一件油畫。

    鼻煙壺是從地攤上撿來的,隻花了五十歐元,價值六十萬人民幣左右。

    硯台更是附送的,劉世軍買了一幅畫,花了二十萬歐元。方醒趁機跟店主要了那方不起眼的硯台。

    店主一看,那東西還缺了一個口,他都差點忘了自己店還有這種垃圾,於是,幹脆順水人情送了出去。

    實際上,那方硯台是著名的鬆花硯。

    鬆花硯的出現始於明朝末期,在清朝盛行起來。鬆花硯以其細膩如玉,材質堅硬等特點深受帝王和文人雅士的喜愛,清康熙帝十分喜愛鬆花硯,封鬆花硯為“禦硯”。

    而所謂的缺一個口,那是雕琢師故意弄的,並非後來破壞所致。

    這方硯台,價值在七十萬上下,被一位釣魚佬的幸運觀眾給拿走了。中國的釣魚佬還是挺厲害的,除了釣不上魚,啥都能釣。

    鎏金銅器就麻煩了許多,扯了半天,店老板最後還是要六千歐元,相當於人民幣四五萬元。

    最後,還是那位幸運觀眾主動跟方醒說,接受這個價格,才拿下來。

    不過,那是值得的。

    那件鎏金銅器是明朝的物件,價值一百二十萬左右。樂得那位幸運觀眾連連感激,一個平民號,還特意充了錢給許晴刷禮物回報。

    不到五萬元,就買到一百二十萬的寶物,怎麽看都是賺大發了呀!

    蛐蛐罐則是五百歐元買的,原本被搭配在一個鳥籠裏麵,一起才五百歐元。鳥籠不值錢,出了店後,就被扔掉。

    別小看陶做的蛐蛐罐,價值不菲的。

    琉璃廠老古玩商中曾流傳著這麽一句話:六個子玉蛐蛐罐能換一對道光官窯粉彩龍鳳碗。

    以前,一隻隻小小的蛐蛐罐,它最能體現蛐蛐主人的身價,自古名家製作的蛐蛐罐都身價不菲。

    蛐蛐罐有瓷製、陶製、玉製、石製以及漆器製品。而最有價值的,是瓷製和陶製兩種。最早的蟋蟀罐都是由帝王指定的禦窯和官窯燒製的,作為貢品專供皇室使用,極少傳至民間。禦窯、官窯燒製的蛐蛐罐精致無比,種類紛繁。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以後,蛐蛐罐的花色品種更加繁多,製作人的姓名也用印章的形式刻印於罐底。

    在蛐蛐罐收藏領域,有這樣一個排名:永樂官窯、趙子玉、淡園主人、靜軒主人、紅澄漿、白澄漿。

    而這次得到的,正是趙子玉的作品。

    趙子玉是清康熙時製作蛐蛐罐的名手。製作的蛐蛐罐名品甚多,有“綠泥“、“鱔魚黃“、“瓜皮綠“、“藕荷色“、“倭瓜黃“等品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