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六章 書畫、山河與刀(1/3)

作者:杜醒字數:11688更新時間:2019-07-13 07:48:19

    椅子線條簡潔規整,坐上去時卻妥帖舒適,與麵前的桌案一同散發著清淡的柏木幽靜香氣。? ???  ?  ?

    此刻陸啟明正在翻讀的,是《青麓筆談》中的書畫一卷。看著,陸啟明方才了然,這書多半是某位大能寫給後輩作啟蒙用的。

    與書法睥睨曠絕的氣勢不同,卷中敘述的語氣十分溫和,內容也並不晦澀艱難。比如“書畫”這一卷,多談書畫鑒賞,也有些書法墨畫的技巧;但每一篇於細微處皆有大氣象,讀之可得修行。

    陸啟明沒猜錯。《筆談》自二百餘年前問世之後反響極大,如今已成為神域諸多宗族的蒙學必修。這一屆新生大試選《筆談》中五冊作題,也是道院的意思——衍紀更替,亦盛世亦亂世。而近年又已漸聽得風雨之聲,道院也希望能從各個分院中發現更多新鮮血液。

    故《筆談》這場,明麵上雖然隻占三成,但其被看重的程度卻為三場之最,更有諸多加分機會。對於悟性超群的人來說,僅此一場便足以穩進中武。

    陸啟明對此有些猜測,但並不在意;他隻是緩慢而專注地把這一卷書讀完,合上,再放回原位。他站起身走向石室靠近外沿的位置,再次盤膝坐下,橫放念慈刀於膝上。

    覽遍青山綠水、蒼茫天際;然後低頭看刀。

    與大多數名刀不同,念慈刀通體未雕紋飾;隻在側麵刻了“念慈”二字的古體銘文,經朱砂浸透後愈顯沉澱內斂。

    對煉器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選刀需看“鍛紋”——經由煉器大家反複折疊錘煉後的刀刃,會呈現出清晰而規律的肌理紋路。鍛紋正代表了刀的強度與韌性。然而念慈刀乍一眼看去,正反刀麵卻皆是平亮如鏡。

    但這並非是說念慈刀沒有鍛紋;恰相反。?    陸啟明用精神力透入刀身,便能感到不計其數的花紋曲折排列,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正因密集到了極處,反而肉眼難辨了。這是真正實現了鋒刃之剛與刃體之韌的合一。

    血槽的勾畫則最集靈氣。自刃體根部開製,起勢規中沉凝,再以圓潤弧度順刀勢前行,終在刀尖由寬化窄淩厲收筆,與刀尖契然如天成。

    陸啟明望向念慈刀的視線一直未曾移開;時間就這樣無聲流逝著。

    “書畫”一卷在陸啟明合上書的那刻,便已被他完整清晰地複刻在腦海;而若是果真按照規則總結,陸啟明輕而易舉就能把其間提及的二十一式武訣全部演化而出。

    但是,這些對於他統統沒有意義。

    所以陸啟明從最開始就沒有依照題目一一作答的打算。《青麓筆談》或可為參考之一,他最終仍是在思考自身的修行。譬如此刻靜放於膝上的念慈刀。

    如今再看念慈刀,難免有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畢竟,刀道與劍道有大不同。

    確實有諸多武訣可容刀劍通用,甚至通過刀也一樣能夠使出上乘劍訣——比如陸啟明過去就曾用念慈刀演化無生劍。但混淆刀劍隻可用一時,卻不可能攀至巔峰。

    即便使用者性情相異,劍與刀各自真正的氣質也依然長久恒定——

    劍取“銳”,刀重“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