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9章 大救星(2/2)

作者:蕭玄武.字數:8966更新時間:2019-07-13 19:54:41

    原來很簡單,這意味著大唐國力鼎盛、兵鋒強勁。

    身為這種國家的子民,誰還能不自豪?

    更何況,唐人骨子裏本就帶著銳意進取、積極開拓的強勢基因。就連飽讀詩書的文人,都日思夜想著“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或者是“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不服就幹”、“誰惹我,我打誰”幾乎就是唐人的普遍性格。他們對這些立功軍人的讚賞與羨慕,那絕對是無比的真誠!

    看著身邊那些大聲歡呼,對自己投來炙熱眼神的關中百姓,王爍心裏感覺一陣舒坦。

    石堡城,自己總算是沒白忙活。功名利祿總是難免有所水份,能得到這些普羅大眾的認可,才算是真的值!

    幾日後,王爍立馬站在了一座橋上。

    這橋並不寬大也不宏偉,但卻是一座影響大唐國運的著名之橋。

    渭水便橋。

    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在這裏,與突厥的頡利可汗殺白馬,立下了渭水之盟。

    那是一場兵臨城下的恥辱之盟,但從此催生出一個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強大帝國。

    無獨有偶,王爍想到了三百年後大宋那個,同樣也是兵臨城下的“澶淵之盟”,它給大宋買來了百年的和平,也讓大宋學會了一個丟人現眼的大招——能用錢擺平的事情,那都不叫事。

    終於有一,他們遇到了連錢也擺不平的金人,於是連皇帝都被人擄了。

    王爍情不自禁的發出了一聲冷笑,如果三百年後,九州大地的國號仍然是“唐”,這片大地上仍然生活著一群“不服就幹”的人,就不會發生這種丟人現眼的事情了。

    大唐的衰敗,就從安史之亂開始。

    除了安祿山與史思明本人,最需要為安史之亂負上重大責任的兩個始作甬者,就是李隆基和李林甫。

    王爍因此心想,看來我此行赴京的意義,不止於拯救老王,拯救自己,拯救我們全家人的性命。

    我或許也是在拯救大唐,拯救我們的曆史!

    嗬,這麽,我還是一個立誌要成為“大救星”的男人!

    隊伍絡繹通過便橋,王爍一直策馬立在橋上沒動,浮想連翩。

    走在最前方的李晟突然拍馬回來,“二公子,左金吾衛郎將郝廷玉特意前來迎接,在前求見二公子!”

    王爍眼前一亮,郝廷玉?!

    這哥們是一位戰場猛將,“換馬戰河陽”的事跡被史書像寫一樣的描寫得淋漓盡致。不僅如此,老王也特意跟自己提起過他。

    記得當時老王,郝廷玉曾經從軍於朔方,李光弼特別欣賞他的武藝人才,將他舉薦到老王的幕府做了牙將。三年前郝廷玉的父親去世,他回家丁憂。結果被金吾將軍李峴給看上了,於是上奏朝廷“奪情起複”將他留任於左金吾衛。

    當時王爍還好笑,怪隻怪老王手底下的人才實在太多了,於是總是這樣殘忍的被人挖牆角。

    三年過後,郝廷玉已經在金吾衛混到了五品左郎將的位置,並且人稱——京師第一猛將!

    王爍清楚的記得老王如此強調:郝廷玉這個人,你可以視之如李晟和荔非守瑜,完全可以信任!

    “走!”王爍拍馬上前,“咱們去會一會這個,京師第一猛將!”

    【第二卷開啟,新的戰場新的征程。請大家多多投票,多多支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