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兩百三十五章 莫名其妙(2/4)

作者:吃仙丹字數:7988更新時間:2020-10-28 22:22:22

    “你還有什麽好的!”張鵬聲音都高了幾分,猛地一拍桌子:“還錢,今不還錢,別想走!”

    李寅連忙打起了圓場:“不要激動嘛,有話好好。況且,咱們又不是一言堂,總得聽聽其他人的意見嘛。”

    張鵬看了看朋友,隨即冷笑道:“行,我到要看看你們能出什麽花來!”

    趙琦清了清嗓子,微微一笑:“我確實有不同意見,而且和龐先生的結論相反,這是一件非常難得的剔紅精品!”

    陸林聽了龐華茂的分析,都差點認為,是不是自己記錯了,還是東西被人掉了包,現在總算有了一些底氣。

    而龐華茂則哈哈笑了起來:“哦,我到要聽聽你的理由。”

    “首先,咱們髹漆薄厚的問題。”

    趙琦侃侃而談:“各時期的剔紅雖然在整體及結構上沒有本質的區別,但是比較一下各個時期的剔紅,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以實物而論,早期宋元時期的剔紅,紋樣都比較淺,也就是後人的‘用朱不厚’,大約十層左右;元末明初的風格是紋樣加深;到了明清以後,剔得就比較深了。至少髹漆三十六層,多者百層。”

    龐華藏打斷了趙琦的話:“等等,你的意思是,這是早期的剔紅漆器?”

    “不要這麽沒禮貌,等我下去,你自然就知道答案了。”

    趙琦皺了皺眉頭,他很不喜歡別人在這種時候打斷他的話,他繼續道:“到了清代,尤其是雍乾兩朝,剔紅的製作分工進一步細化,‘髹工上漆,畫工行紋,牙工用刀’。

    明代和清代剔紅的最大區別是打磨。明朝剔紅完工後等髹漆徹底幹透,然後用野生銼草精心打磨出光澤,隨著刀具的進步和審美品位的發展,清朝剔紅則一步到位,不再打磨,全靠刀工的圓潤起轉剔出花紋樣式。此器很明顯是明朝早期漆器打磨的特征。

    從工藝角度上講,紋飾逐漸加深就是加深製作難度,提高質量要求。好比早期的電視機,體積大,屏幕,還是黑白畫麵。後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彩色電視機,背投電視,以及現在的液晶電視機等等,性能有了翻覆地的變化。

    曆史上的這些工藝品也具備這些逐漸進化的特征。所以早期的剔紅紋樣都比較薄,後來越變越厚。這件奩盒光澤發暗而不刺眼,漆色泛現出木紋,包漿自然……完全符合明早期剔紅的特征。”

    趙琦講到這裏,又指著桌上的奩盒道:“再它的藝術特點,既有‘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纖細精致’的山水圖案,又有類似元代‘繁文素地,厚葉肥花’的連枝花卉;既有元代華麗誇張的外族特點,又有明初作品中的細膩漢風,可稱明初雕漆的典型作品。

    此器能夠從明初保存到現在,還如此完整,頗為不易。我實在無法想象,這麽一件難能可貴的剔紅漆器,會有人認為它是一件不值不提的工藝品,真是不知所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