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謀篇第十(1/2)

作者:(戰國)鬼穀子字數:5842更新時間:2019-07-21 05:47:13

    【原文】為人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於古之所從。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俱相親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惡而相親者,其俱害者也;同惡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則親,相損則疏,其數行也。此所以察異同之分,其類一也。故牆壞於其隙,木毀於其節,斯蓋其分也。故變生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製;因以製於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數也。

    【譯文】凡是給人家譖事情,都有一定的途徑,即一定要了解到他所依靠的東西,從而探求出他的實情,設立上智、中等、下愚三個標準來把人區分成三類。三個標準確定之後,便可根據各自的情況想出奇妙的謀略。奇妙的謀略順從事理,暢行無阻,不會遇到什麽阻礙,而這些謀略早在遠古時就被古人所發現和采用了。所以鄭國人進山采玉的時候,一定要駕上司南車,這是為了不迷失方向。那麽衡量對方的才幹、能力,揣摩他的內心所想,這也就是我們辦事的指南車。凡是想法相同而又關係密切的人,是因為彼此都取得了成功;凡是情投意合而關係疏遠的人,是因為他們當中隻有一方取得了成功。凡是臭味相投而又緊密勾結的人,必然會兩敗俱傷;凡是同惡相濟而又關係疏遠的人,肯定會有一方受到傷害。所以說相互有得就親近,相互損害就疏遠,這是經常發生的事,這也是審察同異分界的一種根本辦法。因此,牆從有裂縫處崩塌,樹林從有節的地方折斷,它們便是牆和樹木的分界之處。變化是從事情中發生的,事態是因為謀略造成的,謀略是從計劃考慮中產生的,計劃考慮是從議論中產生的,議論是因為遊說的需要產生的,遊說是為了進取而產生的,進取是從退卻中產生的,退卻是因為有節製而產生的。因而要合用節製的辦法來處理事情。可見世上各種事情都有其簡單的道理,各種章法出自一個根本的法則。

    【原文】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危;智者達於數,明於理,不可欺以不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故為強者,積於弱也;為直者,積於曲也;有餘者,積於不足也;此其道術行也。

    【譯文】品德高貴的人輕視財物,因此不可以用利益去誘惑他,卻可以叫他拿出財物去資助他人;勇敢的人不怕危難,因此不可以用憂患去威嚇他,卻可以叫他去鎮守險要的地方;聰明的人通達事理,因此不可以用詭計欺騙他,卻可向他講明真理,使他建立功業。這三種人就是仁人、勇士、智者,我們稱之為"三才"。愚蠢的人容易受蒙蔽,不成才的懦弱者容易被嚇住,貪婪的人容易被誘惑。所以謀士在策劃計謀時,可以根據不同的人予以裁奪。作為強者,都是從弱小發展起來的,富足有餘是從不足一點點積累起來的,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結果。

    【原文】故外親而內疏者說內;內親而外疏者說外;故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之,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證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

    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結而無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譯文】所以,如果對方表麵上與我們很親密,而實際上在內心與我們保持著一定距離,就要通過遊說改變他內心的想法,使之與我們心心相印;如果對方與我們同心而表麵上關係冷漠,就要通過遊說來使他做到表裏一致。要抓住對方心存的疑慮千方百計消除它,順著對方的見解而表示讚同,依照對方的說法來取得信任,利用對方的形勢來成就功業,根據對方的好惡權衡利弊,針對對方的憂患來為之排憂解難。如果運用以上辦法仍沒能控製對方,可以用"揣摩"的手法去嚇唬他,用高超的議論來激勵他,用事實暗中證實給他,用"內符"之術去誘使他有所動作。假如對方仍無所動,我們便亂其視聽,使他的思路陷入混亂而不知所措。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計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