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85 農學家(1/2)

作者:叫天字數:4500更新時間:2021-09-13 06:36:39

    如果說誰最希望劉偉超能賺錢的,那麽這個人一定是崇禎皇帝。

    此時他聽劉偉超這麽一說,雖然不明白合夥人是什麽意思,但是他知道這是一起努力的意思,便也跟著興奮地說道:“好,朕強國,你賺錢,我們一起努力!”

    說完之後,或許是劉偉超的手機動了下,鏡頭轉了下,就被他看到了什麽,隻聽崇禎皇帝連忙提醒道:“咦,你的晚膳,還是吃哪個……紅薯麽?”

    劉偉超一聽,笑著說道:“你眼睛真尖!沒錯,今晚吃紅薯,簡單方便還便宜!”

    “那你沒有菜麽?”崇禎皇帝聽了,有點疑惑地問道,“這好像是主食吧?”

    “……”劉偉超一聽,有點無語了下,你真當我是皇帝啊,我的吃飯可不是你的用膳啊!

    於是,他便解釋道:“我之前工作了一年多點,存了十萬塊左右;現在沒了收入,用一分就少一分,又要創業,能省著花就省著花。等以後賺錢了,再吃好點就是了!”

    雖然崇禎皇帝不知道劉偉超口中的十萬塊到底是多少,但是他能聽出來,劉偉超現在其實挺缺錢的。

    意識到這點,他就心中決定,一定要盡快改善劉偉超的處境,讓他變得有錢起來才行!

    這麽想著,崇禎皇帝便把這事記在心裏,等回頭和田貴妃商量下看看有沒有什麽好辦法?

    不過也是因為剛才看到了紅薯,他便對劉偉超說道:“你發給朕的紅薯、土豆照片,朕都已經看過,並且讓人去找了。還有其他什麽沒有,也一並發給朕,可以麽?”

    劉偉超聽了,一拍自己的腦袋,當即不好意思地笑著說道:“對對對,你說得對,我找下資料,然後都給你發過去吧!”

    隨後,掛斷了通訊,劉偉超便開始找了起來。

    玉米,古代稱番麥、禦麥、玉麥、苞米、珍珠米、棒子等。嘉靖三十四年的《鞏縣誌》已有“玉麥”的名稱,但明確而詳細的記載則見於三十九年甘肅的《平涼府誌》卷11:“番麥,一曰西天麥,苗葉如蜀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實。實如塔,如桐子大,生節間,花炊紅絨在塔末,長五、六寸,三月種,八月收。”此外,(明)田藝衡《留青日紮》和李時珍《本草綱目》均有記載。

    番薯就不用說了,是大明萬曆年間傳過來的。徐光啟曾經從福建引種到上海去種過,並給崇禎皇帝上過甘薯疏。

    馬鈴薯,亦稱洋芋、土豆、山藥蛋、地蛋、荷蘭薯。原產南美洲秘魯和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山區,為印第安人所馴化。大約1570年傳入西班牙,1590年傳入英格蘭,1650年左右傳入中國。

    這個可是真正解決饑荒的好東西,隻是好像在崇禎十五年,也就是1642年左右,好像大明還沒有。就算已經有了,可能也在某個犄角旮旯中。不會像玉米和番薯那樣好找。

    花生,亦稱長生果、落花生、落地鬆、萬壽果、番豆、無花果等,是一種人們喜愛的食品,也是一種重要的油料作物。分小粒型和大粒型兩種,小粒型最早記載見於元末明初賈銘的《飲食須知》,大粒型是滿清時期才傳入。這個也是很有用的,需要大力推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