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四章 科技就是生產力(2/2)

作者:夜聽雨過聲字數:4968更新時間:2019-07-21 21:55:15

    焦炭是由煙煤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到950-1050℃,經過幹燥、熱解、熔融、粘結、固化、收縮等階段,即所說的幹餾(隔開明火加熱)得到的,它保留了煤的長處,避免了煤的缺點。

    林楓可沒有見過煉焦的爐子的樣子,隻能按自己的想象畫了一個爐子,下方呢,就是一個口可以封起來的鍋爐,上方呢,就像一個封死的茶壺,用一層較薄的粘土作底,放入煤後,再通體封死,隻在最上方留一個煙囪。

    而另一個爐子則是如甕形的高爐。這是林楓學自頂吹空氣轉爐式煉鋼的方法。在一個木架上立一個封閉的、可活動的高爐,用鎂砂或白雲石(堿性)為內襯。爐上豎一根管子,一頭置於爐內,一頭連接一個吹囊以方便吹風入內。爐內放入鐵塊先燒化成為液態生態,再加入石灰、石英、螢石等造渣料。期間,也可以加入廢鋼或少量冷生鐵塊和礦石等,用來調整溫度。

    其實,林楓心中是真悔啊,早知會穿越,不能到現場參觀一下焦炭爐,無論如何也得百度一下啊,多知道一些爐子的細節多好,看來隻能慢慢在實踐中摸索啦。

    林楓決定坦誠以待,一把將孫錯拉到了一邊,鄭重地說道:“我也是在思索的過程中,按照想象中的原理繪出來的,你要有失敗的心理準備啊。不過,我可以教你一個減少失敗的方式,那就是實驗法。”

    孫錯先是有些失望,一聽還有補救的辦法,立刻眼睛又亮了:“林先生,快請講。”

    “前一種爐子是用來煉焦的,焦炭應該比煤更耐燒,是很好的燃料,後一種爐子是用來批量煉鋼的。你這樣子,在造爐子的時候,按大小分別造幾種類型,然後分別在煉製過程中,仔細記錄每一個爐子出焦炭或鋼水的時間,通過比較他們的質量,來確定下一次用多大的爐料填量,多長的燃燒時間,中間需要注意的事項。”林楓也隻能用後世的實驗方法來讓孫錯“試錯”啦。

    “好吧,我就按林先生的說法弄。”孫錯轉身就要去幹活兒,卻被林楓一把抓住了:

    “孫大哥,不急在這麽一會兒。我想問一下,安排陳飛等幾個孩子跟你在身邊學學一下手藝,你沒有意見吧?”

    “當然沒有。這幾個孩子學習時聽得認真,動作十分小心,又對我這個所謂老師十分尊重,可比我那幾個夥記踏實順眼多了。”孫錯笑道。

    “那就拜托孫大哥,幫我多留意一下,看哪一個最喜歡這一行、最用心、也最有潛力。我準備給他們分別找到最適合、他們自己也最喜歡的工作。”林楓笑著道。

    “這幾個孩子都很好,肯吃苦,肯下力。相比較而言,李春更認真一些。”孫錯回憶道。

    “好,孫大哥你去忙吧。”林楓這下子把手放開了。聯想到昨晚李春燈下看的冶煉筆記,這李春倒適合幹這個行業,以後,孫錯的生意做大以後,自己必不可少要找一個聯係自己和孫錯的中間者,看來可以好好培養一下這個李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