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四章 早朝(一)(2/2)

作者:夜聽雨過聲字數:5302更新時間:2019-07-21 21:55:21

    此時,天空依然朦朧,但林楓通過車窗,看到大道兩邊的大宅不斷有燈籠點起,門口也有下人在收拾馬車或馬匹,不由地問道:“韓大人,這朝儀參與的人多嗎?平時都起這麽早嗎?”

    看來,能等到似乎無所不知的林楓林先生請教實在是人生一大快事。韓熙載本來從城南部戚家山的家中趕到林楓所在的城東北部,比平時起得要早得多,正捂著嘴打嗬欠呢,一聽這話,跟李煜第一次聽到林楓說請教時的表現一模無二,馬上來了精神,挺直了身體,朗聲說道:

    “《詩經·齊風·雞鳴》雲:‘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前唐鄭處誨在《明皇雜錄》中記載:‘五鼓初起,列火滿門,將欲趨朝,軒蓋如市。’說得正是現在這般情景。自古以來,天子講究‘勤政’,所謂‘夙興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這百官嘛,因為散居這金陵城中,當然更要早起。至於早朝的人員,北方那個短命的後唐有一本《唐書·職官誌》中有記載,文武官職事九品以上朔、望日,即初一、十五兩日入朝;文官五品以及監察禦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參,稱為‘嘴參官’;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因為每月上朝九次,稱“九參官”;武官五品以上,五日一朝,稱“六參官”;弘文、崇文館、國子監學生四時參,也就是說依品級高下有不同的上朝規定。”

    林楓追問道:“那朝儀都有哪些講究?”他前世雖然對這些內容有所涉獵,但因為實在不喜那些拜來拜去的禮節,對這些內容並沒有用心去記。

    “上朝禮儀簡稱‘朝儀’、‘朝禮’。自古以來,主要分兩種,一是帝王與大臣在朝堂上辦理政務之禮,是之謂為‘常朝之儀’,文獻史籍中所謂‘朝儀’、‘朝禮’,多是這一種;一種是皇帝在元正、冬至等節日大會文武百官、王國諸侯和外國使臣的朝會,受群臣等的朝賀,稱為‘大朝儀’,或‘朝賀之禮’、‘朝賀’。相較而言,大朝儀即朝賀之禮規格皆高於常朝。”

    韓熙載難得有此顯擺的機會和欲望,從頭講起這些禮製來。

    “先說常朝儀。禮經上說,上古天子之宮有五門——皋門、庫門、雉門、應門、路門;有三朝——外朝、治朝、燕朝。外朝,天子在庫門之外,諸侯在庫門之內。國家有大事,致萬民而詢則在外朝,不是常朝之處。治朝,在路門外,乃每日常朝聽政之處。燕朝,在路門內,是與公族、宗人議事之所,乃退朝後理政之處。”

    “那朝中百官朝儀時如何站位?”林楓決心此刻當好一個好學生,滿足一下韓熙載好為人師的癮。

    “《周禮·夏官》中提及,朝禮中專設一職——司士,其職掌之一即為‘正朝儀之位,辨其貴賤之等’。禮記規定:天子麵向南,三公麵向北以東為上,孤麵向東以北為上,卿大夫麵向西以北為上,王族故士在路門右側,麵向南以東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屬官在路門左側,麵向南以西為上。朝儀之位已定,群臣俟君王臨朝,拜揖行禮,王答禮,就位;然後聽事理政;事畢退朝,群臣各自回到治所辦公。我大唐則延續前唐例製,皇帝於每月朔、望在太極殿坐而視朝,兩儀殿則為常日聽朝視事之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