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四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四)(2/3)

作者:夜聽雨過聲字數:6306更新時間:2019-07-21 21:55:25

    在西方,康德就將《論語》看成“不過是給皇帝製定的道德倫理教條”;黑格兒對孔子的評價也同樣不高,認為他隻是“一位實際的世間智者”,其學說是一種“道德哲學”,“沒有一點思辨的東西,隻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用林楓的理解,《論語》不就是孔子這個所謂名博主的微博嗎?說話顛三倒四,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如果將之奉為治理國家的圭臬,其謬大矣。

    “在微臣看來,國之盛衰隻是國力強弱的直接表像,而國力強弱體現在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等多個方麵。而貼經、墨義、詩賦,這些至多隻涉及政治、文化等領域,而經濟、科技,更需要日常實踐,更依賴日積月累,隻怕貼經詩賦就幫不上多少忙了。縱觀曆史長河,依賴經濟發展、科技發達而雄霸天下的例子枚不勝舉。”林楓邊整理思路,邊緩慢講述。

    “不見得吧?漢武帝獨尊儒術,遠逐匈奴,造就一時盛世,不正是儒學治世、經書治世的最好佐證嗎?”李弘冀不服氣林楓今天的風頭出盡,忍不住反擊道。當然,在向來對詩賦不感冒的李弘冀眼裏,詩賦也隻是文人們無聊的呻吟罷了。

    “燕王殿下,微臣鬥膽請問如何解釋長城的建立?”林楓有些好笑,如果隻是想這樣簡單地證明貼經可以治世,也太小兒科啦吧?

    “這……”李弘冀一時不明白林楓跳躍的思路,無法再接下去。李璟其他幾個人也都蠻有興趣地看著這兩個人爭辯,自隋朝開科試舉以來,科舉都是這樣設置的,這林楓又有什麽新的論調不成?

    “如果脫離了中原內部的紛爭,站到更廣闊的角度來看曆史,自古以來,其實南北對抗才是這個天下的主旋律。南呢,主要是指漢族,是農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北呢,就是我們所說的蠻夷,從有曆史的春秋戰國時期起,東胡、匈奴、烏桓、鮮卑、契丹、突厥、回鶻、羌等強悍民族紛紛先後稱雄,鷹視中原。”說到這裏,林楓環視一下,發現幾個人都是若有所思的模樣,知道這種新鮮的曆史論是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

    “我們經常自稱漢民族強大無敵,但看看曆史,我們被少數民族壓著打的時刻遠多過於我們威震四方的時刻,南北朝時五胡亂華就是最好的明證。眾所周知,遊牧民族可從來不講什麽墨義、貼經、詩賦,軍力強弱與貼經並沒有多大關係。這正說明了治理國家、稱雄天下單純地依靠墨義、貼經之類的,隻怕不是十分可靠。”林楓語調放緩,有些沉重地說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