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七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七)(2/2)

作者:夜聽雨過聲字數:5178更新時間:2019-07-21 21:55:28

    魏岑搶先站了起來,開口說道:“陛下,治理天下,以仁為要,以和為貴。我大唐乃泱泱大國,向與鄰國和睦友好,豈可輕啟戰端,失信失義?”其實,在南唐曆史上,南唐對外戰爭的基本上都是由“五鬼”、“四凶”中的陳覺、查文徽等人為了立功而挑起的,此刻,魏岑卻以一個儒家聖人的姿態批評起林楓來。

    不用李璟說話,林楓揚聲回道:“縱觀曆史,北方蠻虜年年南下打秋風,一逢災年則大舉入侵,那是因為他們堅信手中的刀、身下的馬才是最可靠的實力。我們農耕民族習慣於守成,習慣於被動地防守。林楓一直很疑惑,為什麽別人可以主動打我們,我們不可以主動打別人?

    兔吃草,狼吃兔,虎吃狼,以強淩弱,弱肉強食,這是人世間千萬年不變的規律,我們如果有實力當威風凜凜的老虎,為何非得當軟弱可欺的兔子呢?

    自古以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分合往替。自前唐衰落以來,天下混亂漸久,人心思安,天下統一大勢必然加快。不客氣地說,北方政權與南方各國就是一頭虎與一群狼的對峙,如果不能迅速地強大自身實力,必然被北方逐個擊破,身死國滅不久矣。林某想問,家國存亡與仁義道德敦輕敦重,應該敦先敦後?”

    這是誰也難回答的悖論題,魏岑也被反擊得啞口無言,隻得憤憤坐下了。

    林楓並不罷休,繼續說道:“仁本來應該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你對我仁,我才對你仁。我敢打賭,他日北方來攻,周邊國家必然接踵投降甚至背後捅我們一刀!仁本來實質應該是什麽?應該是針對國內臣民的,而不是為敵對之國的。若以德報怨,亂講仁義,必成宋襄公迂腐之舉,必再招福州城下兵敗之辱。”

    最後幾個字殺傷力很大,立刻讓查文徽、魏岑等人羞得臉紅耳赤。

    這是有故事的。保大五年南唐發兵圍住了福州,本占盡優勢。三月十四日,吳越援兵抵福州城南白浦,因岸灘泥濘,欲鋪竹簀登岸,但遭到唐兵的箭矢攻擊,無法靠岸。這時,奇人出現了,唐軍城南主將馮延魯,也就是馮延巳的寶貝弟弟,他突然秀鬥了,堅持認為福州不降就是因為援兵到了,幹脆放援兵上岸,在平地上光明正大地幹掉他們,城池必降。他豬油一上腦,誰勸也不聽,結果吳越兵輕鬆上岸後,背水一戰,大呼奮擊,馮延魯抵擋不住,自己竟然先棄眾而逃,吳越軍乘勢掩擊,城內又發兵夾攻,諸路唐軍皆潰逃,都指揮使楊匡業、蔡遇等被俘,死亡二萬餘人, “委棄軍資、器械數十萬。”福州遂歸吳越所有。馮延魯後來因為此事被砍了頭,馮延巳也被貶下鄉去了。

    這事一提,魏岑等人再也不敢出頭了。

    “老臣認為,林議郎所慮極是。國之日常相交講禮節談仁義,為小仁也,若得我朝變革成功,讓天下歸心,率相臣服,方為大仁也,請陛下三思。”司空李建勳不緊不慢地說道。

    除了宋黨外,李建勳是南唐朝中威望最高者,他這一點頭,好多人也一麵沉思一麵點頭。

    還是人老成精啊,這老大臣一說,立刻把仁的高度提升了,境界拓寬了,也徹底把仁義之爭扔到一邊去了。林楓也在心中暗暗佩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