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零一章 庶民之碑(一)(2/2)

作者:夜聽雨過聲字數:5674更新時間:2019-07-21 21:55:31

    鍾凡也不由地笑了起來,用手在頭上抹了兩把,兩個手掌用力拍了拍。

    “竟然能看到鍾少爺如此模樣,林某放心不少啊。不知預計幾天拆完?幾天物料備齊?”林楓笑著拱手說道。

    “我們三家共上了近一百人,預計三天即可拆完。物料已經在籌備,預計十天後可以全部到齊。”鍾凡看了看另外兩位少爺,自己作為代表發言道。

    “很好。關於超級市場的建築,林楓有一個想法,供三位參考。”林楓提議道。

    “我等自然洗耳恭聽。請林大人不吝指教。”陳勝謙講道。

    “指教不敢當。林某是從各位處理拆房和籌備物料的時間上偶然所想,可否在超級市場的建築過程中引入統籌法?統籌者,統盤考慮,科學籌劃,以便讓各項工作最有效率,從而最有效益?”林楓也有意將這三家慢慢拉入自己的利益圈中,便想到了後世的運籌法,並將其順便改成了古人相對好理解的統籌法。在後世,湖南省嶽陽市曾創下十五天蓋三十層大樓的“中國速度”,正是得益於統籌得當。將運籌法引入這個時代,節省一些時間和一些物料想必應該不成問題。

    運籌學是“為了獲得關於係統運行的最優解而必須使用的一種科學方法。”運籌學使用許多數學工具和邏輯判斷方法,來研究係統中人、財、物的組織管理、籌劃調度等問題,以整體最優為目標,力圖對所研究的問題求出最優解,尋求最佳的行動方案。

    “還請林大人詳細指點。”三人的態度益發恭敬。

    林楓先給他們講了一個事例:“如果我們要建設一座城市,我們要怎麽做最節省?依林某看來,我們可以先挖護城河,將挖出來的土用作城牆磚土來源,同時利用溝渠引來河流之水,用作和泥之水,豈不是一舉三得?”

    這個運籌學的事例可不是林楓自創的,而是他從真實曆史上一百年後發生的真事所想到的。據說,北宋宋真宗在位時曾遭遇皇宮起火,大片的宮室、樓台、殿閣、亭榭一夜之間變成了廢墟,當時的晉國公丁謂負責修繕這些宮殿,他麵臨著三大難題:要把大量的廢墟垃圾清理掉;要運來大批木材和石料;要運來大量新土。雖然其人是北宋朝裏痛恨的“五鬼”之一,但丁謂還是比較能幹的,他研究製訂出了這樣的施工方案:首先,從施工現場向外挖了若幹條大深溝,把挖出來的土作為施工需要的新土備用。第二步,從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溝中,利用木排及船隻運送木材石料。最後,等到材料運輸任務完成之後,再把溝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溝內,使溝重新變為平地。

    好辦法!三個人的眼睛都瞪圓了。他們雖然日常並不怎麽管具體的事情,但直覺感到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具體我們這座房子的拆遷建設,林某可否建議:將拆遷下來的可用之材提前放置於離下一步建設區域最近、不礙事的地方;現場工匠不一定要每天都上這麽多人,根據‘相互協作、互不幹擾’的原則,節省出一部分人專門去準備大樓根基和一樓所需要的物資?類似如此,努力讓每一個人都不閑著,每一步工作都不浪費,將建設過程細化到每一時每一刻,想必一定可以節省不少時間,推進我們的建設速度。”林楓繼續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盤托出。

    “這位大人,你的這種想法實在太好了!”說話的並不是鍾凡三人,而是悄然攏過來傾聽的兩個人中較為年長的那一個。那人臉龐黝黑,但神情卻是無比興奮。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