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四章 你們應該立大誌(2/3)

作者:夜聽雨過聲字數:6958更新時間:2019-07-21 21:55:59

    “研究倒說不上,隻是思考過一番。”林楓起了這個話頭,跟著就將自己在宮中禦宴上關於海戰的論調全部複述了一遍,盧絳一麵聽著一麵點頭,眼睛也越來越亮。

    “威加於海域,揚大唐雄威於四海……”等林楓畫完未來的大唐海上藍圖,盧絳不由地喃喃說道。

    林楓等他神情恢複正常,繼續說道:“晉卿兄胸中所學萬千,但苦於無機會現於世人麵前,從而無人賞識。林楓倒有一個建議:晉卿兄以你所習的水戰技法為主,撰寫一篇關於大唐水戰的訓練、作戰大綱,點題談一談未來海戰的重要作用,林某也好在一個月後的掄才大典上為晉卿兄爭取一個入伍為官的機會。”

    “謝林大人指點和提攜!”盧絳起身向林楓恭敬地施了一禮,神情是認識林楓以來從沒有過的鄭重。此前,因為個人的性格使然,再加上年齡的差距,盧絳入府以來一直與林楓保持了一定的心理距離,但今天與林楓這麽一談心,才發現林楓待人絕不藏私,真可謂心胸坦蕩,光明磊落。

    “不用客氣。說真心話,林楓努力發起一係列變革,其實質、其根本目的就在於發掘這芸芸眾生中如你三人這般的人才,林楓誠心希望能當好你們的登馬之石、登天之梯!”林楓朗聲說道。

    這下子,盧絳與舒雅、伍喬一齊起身,躬身致謝。

    “你我是一家人,不用這麽客氣!”林楓示意三人坐下,繼續說道,“但是,我也有一點個人的認識,希望你們能虛心接受。”

    林楓不待三人有反應,直接說道:“齊朝《顏氏家訓?歸心》載曰:‘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氊帳;及來河北,不信有二萬斛船……’這句話的意思你們都知道,其意其實跟我們常說的井底之蛙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說我們的原有認知影響了我們境界。

    林某南來途中曾與西洋番僧長聊,他說西方世界也有類似的話語,那是一個叫柏拉圖的古代大賢說的,大賢生活的年代比我們的孔聖人略晚。這位大賢提出了一個‘洞穴’理論,意思是說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待自己挖的洞穴裏,每個人所見的世界隻不過是被陽光拋到洞穴牆壁上的影像,而我們這些洞穴居民卻把它當做真實的世界。而真實的世界卻在洞穴之外,在有太陽的地方。”

    盧絳三個人都神色肅然,凝神思索。

    “其實,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的個人性格,我們所住的地方、我們所讀的書、我們所見過的人,我們周邊的所有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逐漸固化了我們每個人對世間萬物的認識,形成了我們每個人的慣性思維。但是,世間萬物真的如我們所看的那樣嗎?”林楓反問道。

    “佛教經典《大般涅盤經》曾記曰:‘爾時大王,即喚眾盲各各問言:汝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橫看成嶺豎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有時,事情的真相取決於你看他的角度,我們每個人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不免片麵;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林楓侃侃而談,張口又將一百三十年後蘇軾的《題西林壁》給拿了過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