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六章 太監將軍(2/2)

作者:夜聽雨過聲字數:5914更新時間:2019-07-21 21:56:42

    吳珣立刻點了點頭,不過隨即搖頭說道:“就算加上這三千唐兵,據情報分析,楚軍唐軍加在一塊兒也就二萬人左右,且部隊來源複雜異常,好多人十來天還是敵人,精誠合作隻怕是談不上的!綜合各種因素,他們依然不是我大漢精兵之敵!”

    “他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吳懷恩輕笑一聲,抬頭再看一下右手上的隱約血跡,轉身又要了一個潔白手帕開始用力地擦手,口中冷冷吩咐道,“吳指揮使分析十分在理。咐咐下去,三日後全體軍隊必須趕至梧州,五千人從南路圍攻蒙州;大軍以北路為突破口,再攻一次桂州城!”

    從梧州通往桂州有南北兩條路,南路從群山之中通過,穿蒙州城而過,兩日前許可瓊率千餘士兵剛剛進駐蒙州,狹路險城,易守難攻;而從梧州西北向沿山穀而進前進一百三十裏就是賀州,其後二百四十裏便是昭州,漢軍斥候早就偵察過兩個城池無數遍,守兵很少,昭州連城牆也未修繕完成。從水路出發的話,溯六百裏漓水而上即至桂州,雖然路途稍遠,但卻明顯易攻多了。

    吳懷恩身後眾將齊聲應諾,立刻四散而去。

    十一月三日上午,就在南漢軍隊集結梧州城,整裝出發之時,楚國龐大的船隊航行至永州,離開湘江轉入靈渠,直奔漓水而去。

    中國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之間,有巍巍的五嶺山脈相隔,陸路往來已十分艱難,水運更是無路可通。始成於秦朝的靈渠,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因為成功打通了長江水係與珠江水係,成為千百年來溝通南北水路交通的至關要道。

    公元前221年,成功吞並六國的秦始皇開始將征服的視線放到了更北更南的地方,派出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又派出五十萬大軍南下,平定“百越”。為盡速征服嶺南,秦始皇下令開鑿靈渠。

    在廣西興安縣境內,漓江的源頭(大溶江,流向由北向南入海),與湘江的源頭(海洋河,流向由南向北再轉東匯入長江入海),相距不遠。這一點被臨陣受命的秦朝水利專家——監禦史史祿看到了,他率領幾十萬民工,曆4年艱辛,終於公元前214年鑿通了靈渠,將湘江和漓江成功打通。

    此後,千百年來,靈渠再經過漢代馬援,唐代李渤、魚孟威等人繼續主持修築,名字也從秦鑿渠,先後更名為零渠、陡河、興安運河等稱呼,但千萬年一直保持航道通暢。

    “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氣卷波瀾。”看著龐大的戰船從狹窄的靈渠中一路急奔南下,趴在艙窗前的劉仁贍念出了兩句詩,稱讚領綱開鑿靈渠的史祿。

    “王侯將相俱往矣,唯有賢者留其名!”站在他身邊的林楓說了兩句莫名其妙的詩詞,引得劉仁贍轉頭盯著他好半天。

    “的確如此,自古以來能有幾名將領名留史冊……”劉仁贍喃喃地說了一句,眼神忽然變得迷離起來。

    “老大人,相信我,你一定可以在史冊上留下大名的!”林風突然有些激動,動情地說道。

    劉仁贍回頭看了林楓一眼,又轉頭看向了窗外。

    就在林楓、劉仁贍在船上大發感概之際,他們前方桂州城節度使府議事堂上卻有三方人馬正仗劍相對,一副劍拔弩張,戰鬥一觸即發的局麵!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