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五章 一南一北兩場爭論(2/3)

作者:夜聽雨過聲字數:6900更新時間:2019-07-21 21:56:55

    這下子,主題又聚焦在如何變革身上,爭論就更加直接激烈,有位老臣在朝堂上用頭撞朝柱,撞得滿頭是血,哭求大唐即日起安境靖民,冒然變革實非國家之福。

    當了五天的旁觀者的李璟最後雷霆大怒,聲明無論是誰,再爭論不休,立刻驅出朝堂,同時限定蕭儼二十日內務必偵破滅門一案,最後依然甩袖而去。

    此時的北周朝堂,已經從各種渠道知悉了楚國歸降南唐的驚人消息,正為契丹騎兵依然肆虐北方、北漢蠢蠢欲動、徐州舉起反旗幾件大事而大傷腦筋的郭威,頭越發地疼了,這才知道一國之君風光的背後還得承受多大的煩惱了。

    就在此時,澶州節度使柴榮遞來了自己的掌書記——王樸的一封引起了整個朝堂爭論的奏折。

    “臣聞唐失道而失吳、蜀,晉失道而失幽、並,觀所以失之之由,知所以平之之術……

    與天意同,則無不成之功矣。凡攻取之道,從易者始。當今惟吳唐易圖,東至海,南至江,可撓之地二千裏。吳唐新收林楓,銳意變革,野心勃勃,新收楚地,國力積蓄,若放之任之,必成尾大不掉之患……可從少備處先撓之,備東則撓西,備西則撓東,彼必奔走以救其弊……得吳則桂、廣皆為內臣,岷、蜀可飛書而召之……方今兵力精練,器用具備,群下知法,諸將用命,一稔之後,可以平邊。”

    其實,這就是真實曆史上四年後才會露麵的《平邊策》,隻不過多了關於林楓和楚唐合並等新鮮內容。

    公元955年,周世宗柴榮召集了二十幾名在朝任職的學士才子,出了《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平邊策》兩篇命題作文,廣開言路。其他才子隻是泛泛而談,立足儒家傳統理論,講了一些人人皆知的仁政道理。隻有王樸知曉柴榮胸中氣象萬千,很認真地撰寫了內修德政、先易後難外平周邊的《平邊策》,這也是被後世譽為足以與諸葛亮《隆中對》相媲美的大才之文。

    因為林楓這隻穿越蝴蝶的出現,才進柴府三天的王樸在聞知南唐新收楚地之消息後,色變疾呼:“周之大敵,莫過林楓!時不待我,須除此子!”連夜揮筆寫就這封折子,跪行急奏柴榮。

    出生於公元905年的王樸雖然四十四歲方才成為進士,但一直以聰明好學著稱。晉身進士後,曾任後漢朝校書郎,依附於樞密使楊邠,平時就住在楊邠家裏。但這人著實太聰明了,一看朝廷形勢,就推測出楊邠這個靠山並不可靠,於是就找了理由辭職回鄉。王樸剛走不久,後晉隱帝劉承祐就在舅舅李業等人的密謀下,誅滅了楊邠、王章、史弘肇三大臣的家族和依附的大小官員,隻有王樸輕鬆得以身免。

    柴榮被任命為澶州節度使後,立刻著手尋訪到一批民間有名之士入幕,王樸即在其中,被柴榮任命為掌書記,相當於柴榮的文字秘書,可見對其之器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