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二章 刀之盟約(二)(2/2)

作者:夜聽雨過聲字數:5628更新時間:2019-07-21 21:56:57

    曆史記載,後周廣順元年(951)、北漢乾佑四年、遼天祿五年正月,劉祟建北漢,致書於遼求援,並以太子劉承鈞為招討使,領兵萬人襲後周晉州(今山西臨汾東北)。二月,劉承鈞敗於晉州,轉而攻隰州(今山西隰縣),又一次大敗,傷亡頗重,回師晉陽。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派一萬士兵去進攻一個實力雄厚的大國,隻能算是一個政治意義上的象征性攻擊,其實就是一個冷笑話!

    趁著一眾大佬們沉默的時刻,林楓正式開始忽悠:“我大唐新得楚國,國土麵積已與周持平,成隔淮河、長江抗衡之局勢。自古以來,遠交近攻為攻伐之道。林某認為遼、唐兩國可成共同進退的兄弟盟友,合力伐周,共分中原!”

    席上的人依然不吭聲,遼世宗津津有味地盯著林楓,倒有些意動。如果大唐真的實力超然,又有林楓這樣的能人,說不定真的可能在南方拖住周國呢!

    林楓知道剛才提出的目標太過龐大遙遠,立刻轉而道出了此行最直接目的,也正是最有可能成交的協議內容:“締結盟友需要誠意,需要互補有無。如果可汗能夠同意在沿海擇處建立一個超級市場類的交易場所,我們可將金陵寶刀、楚地茶葉、淮河海鹽等物資運至該處,交換大遼之駿馬、皮毛、礦產等物資,互通有無,互利你我,讓我們的合作從互惠互利開始,何樂而不為?”

    “林大人可是指互市?”遼世宗挑眉問道。

    互市指曆史上中原王朝與周邊各族間,及中國與外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早在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後,開始了與西域各國的貿易。漢朝還在各邊境關口設關市,作為與少數民族的互市市場。

    “互市”之稱,始於東漢與烏桓、鮮卑、匈奴等族的貿易。魏、晉以後,又稱“交市”。當時陸路貿易更加繁榮,海上貿易也開始發展。隋曾在西北邊境設交市監,掌互市事。唐貞觀六年(632)改稱互市監。沿邊設互市場,以馬市為主。後設市舶使,掌管南海貿易。

    中唐以後,東南海運大盛,海上貿易超過陸上,廣州、交州、揚州、泉州成為重要商港。到了這個戰火紛飛的五代十國,互市皆處於政府嚴格控製下,對交易的物品多有限製,除敕準互市者外,普通人“不得與諸藩客錢物交易”。各國之間通商不是沒有,但以私下貿易為主。

    林楓立刻點頭,進一步解釋道:“大唐可以集中戰船運送物資過來,其中的軍事物資和重要物資隻與遼國朝廷整體交易,不與部族私下交易。”

    耶律阮更為意動,如果是這樣,自己豈不是可以通過交換物資的調配和劃拔,名正言順地對國內各大力量進行有效地控製?

    看到遼世宗投來的谘詢眼光,幾名大佬神色之間也頗有意動,心裏仔細盤算與南唐開展互市中的利弊。

    這時,南院樞密使耶律吼說話了:“你們鋼刀雖利,但價貴量少,對我們數量龐大的契丹軍隊來講可有可無;茶葉、鹽巴雖是必需之品,但我們也自有途徑獲得,似乎並無必要專開一市吧?”

    聽到遼國“戶部尚書”的全盤否定,林楓一顆心反而放寬了,挑貨的人才是真正想買貨的人!下麵,就看自己能不能從實質利益上說服這一幹大佬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