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五章 貨幣戰爭(一)(2/2)

作者:夜聽雨過聲字數:5756更新時間:2019-07-25 02:47:10

    第二張依然隻有一麵印有東西,但上麵的文字和圖案則要複雜多了,有壽州銀行的字樣,也有淮河的圖案,畫麵正中央和角落裏寫著“五千貫”的字樣。

    第三張已經非常像後世的錢幣,其中一麵類似第二張的畫麵,不過上麵的數字隻有“五貫”;背麵是一副簡單的畫,背景很像南唐的輪廓圖,正中間是一個人的頭像,隻有廖廖幾筆,但依然顯得神采飛揚。

    李景達眼尖,第一時間反應過來,指著頭像奇道:“這是聖上的畫像?”

    “對,正是!”林楓微笑著說道,依次指著三張印刷物說道,“第一張,就是現時飛錢、質押當鋪之類的抵押票據,隻能算是最原始的貨幣性質的紙質票據;第二張,將是我們壽州銀行或者鑫盛銀行準備采用的存款憑證;第三張,才是未來真正的貨幣樣式!”

    “貨幣?”李璟十分納悶地問道。

    “對,這種紙幣將來是要代替錢財流通使用的,所以應是貨幣的一種。至於具體名字,回頭還將請聖上恩賜一個名字。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論是金銀布帛,還是銅錢鐵錢,要麽搬運不便,要麽需要實物鑄造,皆存在不可忽視的各種成本。如果我們可以用這樣的紙幣代替流行的銅錢,不僅攜帶方便,而且打開了我們大唐日後稱霸天下的一條光明坦途,那就是貨幣戰爭!”

    “且慢!至善,你先別說那麽遠!咱們從頭說起,這種紙幣首先印刷就很不牢靠吧,再者,你憑什麽讓別人相信這種紙幣,並認可這種紙幣?”李景達立刻插嘴問道。

    林楓看了一眼默不作聲的李璟,微笑著說道:“那好,我們一件一件地說。首先說紙幣印刷。我們壽州發明了一種新的印刷方法,由這種方法印刷出來的《壽州商報》已經開始鋪向大唐全境。運用這種方法,再配以特製墨水,在特別的紙張上印上有寓意且很複雜的圖案,就可以印出無人可以仿製的紙幣!”

    “好,印刷的問題算是解決了,但是最難的還在後麵!如何讓這種紙幣用遍大唐全境,甚至是全天下?”李景達聞之一愣,立刻有些不服氣地追問道。

    “鄂王所疑極是,請聽微臣細細講來。”林楓不緊不慢地說道,“說到底,就是這種紙幣的信用問題。最重要的第一步,我建議將紙幣發行與金銀進行掛鉤,定下各自之間的兌換比例,有多少金銀就發行多少紙幣,然後將金銀收藏於國庫之內,讓紙幣先與銅錢並行,最後再全天下單一流通。”林楓微笑道,“換個比喻,真金白銀就將成為我們第一次紙幣發行的錨,以防止紙幣濫發導致紙幣貶值,失去大家的信任。”

    李景達不再追問,也與李璟一樣沉思起來。

    “請聖上千萬不要小看錢幣從鑄造到印刷的這種小小轉變,其中蘊含的利益巨大!一貫錢,需要銅不下一斤,而銅從開采到運輸再到鑄造成錢,其中耗費的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成本加起來至少也有上百文,而印刷這樣一張紙幣,也許成本隻有三五文,而其票麵價值可以定為一貫,甚至五貫、十貫,就可以為我們換回相對應的真錢實物,這中間的落差十分巨大,這種鑄造、印刷成本與幣麵價值之間的落差可以稱為鑄幣稅。如果全天下的錢財如果都使用我們印刷的紙幣代替,僅鑄幣稅一項就是如大海一般的巨大利益。”林楓扔出一個特別新鮮的概念,以鑄幣本身所特有的鑄幣銳利益引誘這兩位大佬。

    光靠印紙幣就可以換回無盡的利益!兩個大佬一下子聽懂了林楓的意思,兩雙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