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二章 火神澱的大戲(2/3)

作者:夜聽雨過聲字數:6664更新時間:2019-07-25 02:47:12

    涼風拂麵,船隊全部熄了燈光,繼續向未知的南方航去。

    就在賈宇航他們率領船隊不斷南下的同時,距離他們極遠的遼國境內,或三三兩兩,或成百上千的部族軍、鄉丁,正紛紛打馬飛奔,從四麵八方向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南京析津府方向聚集。

    這是因為,元世宗耶律阮的詔令早已經傳遍了大草原,強令各族酋長帶領精兵歸集,集體南下“打秋風”!

    早在八月份,北漢皇帝劉崇派人使趕赴遼國,稱自己將於九月遣招討使李存領兵從團柏(今山西汾西縣)南下後周,請求元世宗耶律阮派兵南下,合擊偽朝。

    正在參加秋捺缽的耶律阮興致大發,與隨隊的各族酋長在九十九泉商議。雖然酋長們極力阻勸,希望能夠息兵休養一年,但耶律阮心意已決,強令各酋長務必按期到達,自己則率領龐大的隊伍拔營南下,於九月初到達了歸化州(今河北張家口市宣化縣)的祥古山,駐紮於火神澱。

    遼國的“捺缽”,即“行營”、“行在”、“營盤”之意,用以區別於皇都的宮帳。遼國雖先後以上京和中都作為政治中心,但每年又“四時巡守”,“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

    遼太宗取燕雲十六州後,雖然國土擴至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但為保持契丹族的騎射善戰傳統的經濟生活,仍然過著“轉徙隨時,車馬為家”的生活。《遼史》記載:“遼國盡有大漠,浸包長城之境,因宜為治,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歲以為常”。

    一年之中,秋捺缽時間為七月中旬至九月,主要內容就是入山射獵,打虎獵鹿,故又稱之“秋山”。秋山活動與春水活動一樣有著十分濃重的政治典禮色彩,在行獵中還有宴會等活動,同時還有習武教戰的功能。

    到了火神澱,意猶未盡的耶律阮每日裏繼續縱騎狩獵,射射不長眼的鹿虎,殺殺不順眼的臣下,嘯傲山林,忙得不亦樂乎。

    九月初四,各大酋長紛紛到齊,興致頗高的耶律阮率眾祭祀太宗亡靈後,大開宴席招待群臣和各部酋長,自己也喝得酩酊大醉,被左右扶入內帳。

    此後,在大草原上可謂司空見慣的奪位大戲正式上映了:

    夜深人靜之時,燕王耶律察割和偉王之子耶律嘔裏僧率領部分實在不想南下的酋長帶刀衝入內帳。耶律察割拿著一把從林楓處高價買到的鋼刀,將依然在酣睡中的耶律阮生生砍死了!

    在鮮血迸濺的大帳內,耶律察割在部分酋長的擁戴下自立為王。

    但是,大戲這才剛剛開始!

    耶律阮的兒子耶律述律乘亂逃入南山,糾集了支持自己的部落酋長,轉而帶兵突襲正在得意之中的耶律察割、耶律嘔裏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