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零五章、癲狂和理智(1/5)

作者:鬼穀孒字數:17432更新時間:2022-06-04 00:56:19

    印度的地方邦往往都存在著一位土王,他們基本都是當初邦所在土地上統治者的後代,哪怕到了今日印度大一統的時代,他們在當地邦依然有很大的權利。

    風可以進,雨可以進,新德裏的政策不能進。

    凡是對土王有利的政策,他們會執行,  凡是對土王不利的政策,他們往往陽奉陰違,在當地很難施行。

    地方上的長官看似是新德裏中央任命,可其實他們想在當地站穩,背後都離不開土王的支持,土王要是不爽,  長官的位子就會不穩。

    其他邦往往有大土王的存在,但是在瓦拉納西所在的北方邦卻沒有,  這邊的土王都是下沉到更地方的地方。

    這和北方邦的地理位置和複雜的曆史不無關係,在分割的古印度時代,北方邦一直處在戰略要衝,不管是南打北還是北打南,戰場很容易就開辟在北方邦,圍繞著恒河打一場攻擊戰和守衛戰。

    但凡北方邦有冒出割據勢力,就會被南北方聯合起來揍,所以,北方邦冒出來的勢力,往往很快就會往德裏的方向遷移,立足在戰略要衝根本沒法發展。

    正因為北方邦是戰略要衝,古印度的王朝都很有默契的對北方邦地區采取勢力分割的策略。

    莫臥兒時期,整個北方邦就被切割劃分為三層的曼荼羅[理解為勢力範圍即可],第一層次的上河間地是屬於中央政權的直轄地,第二層次的中河間地、下河間地和奧德地區則在阿克巴的田賦製度改革中成為軍事將領的賈吉爾屬地,由此而催生出後來的包稅人柴明達爾製,  洛希爾坎德也被奧朗則布“賞賜”給了外來的阿富汗雇傭軍居住;

    第三層次是印度教或者印度本土“穆白帽”土邦的領地,他們向莫臥兒屈服並表示效忠後,原有的領地被作為他們自己的賈吉爾[軍事采邑,  可以理解為有義務為朝廷供養一支軍隊的封地]。

    現在的北方邦的政治和經濟區塊,實際上和當時差別並不大,這一點可以從16世紀至今城市分布的穩定性看出來。

    對於分割的古印度而言,北方邦是戰略要衝,對於現在大一統的印度而言,北方邦是天下糧倉、政治要衝,北方邦的人口眾多,手裏握著的選票也多,誰拿下北方邦票倉,就意味著巔峰賽穩了。

    中神通王重陽穩居第一,剩下的東南西北就爭第二去吧。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北方邦左右著印度的政治格局,南方邦富裕又怎麽樣,我們北方邦直接送個人上去甩你們大嘴巴子。

    下有好對策,上就出政策,北方邦人口多,而且產仔的速度也快,每年的人口都是呈幾何倍的增長,越到最後,  選舉就越從局域網遊戲趨向於北方邦玩單機。

    南方邦一看這形勢不對,就琢磨出一個主意——凍結議會席位和選區,簡單的說就是凍結選票數量,不管北方邦的人口再增長多少,選票就固定那幾張。

    這是在1976年發生的事情,從那之後,被打了一悶棍的北方邦就回家玩自己,而印度的政黨們因為凍結期有期限[2026年解凍],一直堅定不移的在台麵上努力達成拆解北方邦的目的,而在台麵下,對北方邦內部矛盾視而不見。

    北方邦內部沒有共同的曆史,沒有共同的社會結構,沒有統一的規則和治理框架,長期的政治和文化分裂,社群導致的碎片化,以及經濟和治理的長期滯後。

    這些都為北方邦帶來不僅僅是發展的缺失,也導致它無法形成一個邦一級的政治共同體,因為缺乏底層的政治邏輯和意識形態的錨。

    一個政治分裂的北方邦對正處於上升期的全國性政黨而言是非常有利的,而五年任期的北方邦最高長官,從76年之後的這12年時間裏,沒有一任能平平安安的呆滿他的任期。

    因為這些來任職的最高長官都不代表北方邦土著的利益,頒布執行的政策往往都會傷害到北方邦既得利益群體的利益。

    政治的動蕩,也就讓北方邦的地主們產生了強烈的不安,他們不會親自去耕種自己的土地,也不會增加在農業上的投資,他們直接把土地出租給佃戶,收取高額的地租,順便在自己的地頭開展高利貸業務。

    佃戶無法從租種的土地上創造出填飽肚子之外的任何附加值,也沒有資金購買生產工具、灌溉設備、種子、化肥,更沒有資金去從事看病、供孩子念書等高奢消費,一年到頭,兜裏不可能剩下半個大子。

    需要用錢隻能去找地主借,然後陷入複利率的怪圈,被深深的套牢,逃脫不了。

    憑良心講,北方邦這裏的地主的借貸活動不應該被歸納到“高利貸”的範疇,他們收取的利息其實很低,比銀行的貸款利息要低的多。

    隻不過佃戶的日子實在太悲催了點,別說要利息,就算本金減免一部分,他們還是照樣還不出來。

    這種情況猶如一個“大善人”借錢給“富貴病”病人看病一樣,借1萬,一年收取1%的利息,這個利息一點都不多,可在病人無法從事生產,無法創造效益,日子過得慘兮兮的反襯之下,大善人也就變成了高利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