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010章 楚州古玩城(2/3)

作者:撿漏不撿錢字數:7320更新時間:2021-08-30 10:04:15

    沈愈用三天時間詳細觀察了古玩城的客流量後,然後通過李翰林在他的老友手上長租了一個鋪麵。

    至於沈愈為什麽不選擇從地攤做起慢慢積累經驗,而是選擇直接開店,他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更是征求了李翰林的意見。

    沈愈並不是怕擺攤辛苦,從上高中起,每年的寒暑假他都會去位於東江鬧市的青牛觀古玩市場擺包袱齋,賣的則是他自己淘換的一些小玩意,算是以藏養藏,在這些年的地攤生涯中,沈愈也積累了很多經營之道。

    做生意有句話叫做“刮風減半,下雨全完”,意思很簡單,擺攤是需要看老天爺臉色的,風天雨天都做不成生意。

    雖然很多古玩市場的地攤區都有遮陽雨棚,可到了天氣不好的時候,比如雨雪大風,酷暑極寒的天氣,人家買家肯定不來地攤區逛了,沒人來你賣給誰去?

    但有個鋪麵就好多了,顧客想找你買物件直接過來就行,不用打電話問你出沒出攤,什麽時候出攤。

    並且坐在店裏風吹不到,雨淋不著,不冷不熱,倒上一杯熱茶想怎麽談價,談多久都可以。

    而且古玩生意與其他買賣終究是有些不同的,古玩生意最忌做一錘子買賣,非常看重回頭客。

    比如沈愈前陣子有個客人來店裏,直接問有沒有真正的清代字畫,沈愈把珍藏的一副清末佚名畫家仿袁江的《蓬萊仙境圖》拿了出來,對方是個行家摸了摸畫紙就直接問價了。

    這幅畫也是沈愈以藏養藏的收獲,那是他大二時在青牛觀古玩市場用一枚玉扳指加兩千塊錢與其他藏家換的,拿到手時這幅畫可說是慘不忍睹,畫髒的就跟抹布一般,沈愈又花高價請人重新裝裱了一番才算有了一副古畫該有的神采。

    最後一算成本差不多為一萬五千塊,沈愈試探的報了個十萬的價格,對方竟然沒有還價,寫了轉讓協議後,當時就手機給他轉賬了。

    後來此人又陸續在沈愈這裏買了一個清末的花梨木雕,以及幾枚比較稀有的宋代古幣,也是巧了,這位客人每次來不是刮大風就是下的瓢潑大雨,要是沈愈沒有自己的鋪麵肯定做不成這幾樁生意的。

    當然了,你想有回頭客也必須是做良心買賣,坑人是絕對沒有回頭客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淘寶撿漏不僅僅是出去淘換,最主要的是還得讓人登門來賣,所以想長久的做古玩生意,必須要有自己的鋪麵,因為大部分人出手古玩還是喜歡找古玩店。

    第一,跑的了人跑不了店。

    第二,能開古玩店的在很多人心中肯定比擺攤的有錢。

    古玩城的一樓是珠寶首飾大廳,國內外所有的知名珠寶品牌在這裏都有櫃台,大廳內有八部升降電梯,兩部自動扶梯,沈愈走上扶梯悠閑的上了二樓。

    二樓格局與一樓完全不一樣,大廳變小,然後隔間變多,寬闊的走廊兩側都是一間間的古玩鋪子。

    正對二樓自動扶梯出口的《蘭亭居》就是沈愈開的古玩店。

    沈愈取出鑰匙開鎖後將卷簾門拉了起來。

    從卷簾門升起的那一刹那沈愈明顯鬆了口氣,運氣不錯,今天刮的是北風,窗子雖然沒關卻是沒有雨水打進屋內,幾本古籍安然無恙。

    沈愈這間鋪麵在古玩城中不算很大,但也不算小,算是中等鋪麵,八十平米出頭的樣子。

    比起那些動不動就兩三百平米,甚至七八百平米的古玩大商家自是不如,但比一些賣文玩珠串隻有十個平方不到的又顯得寬敞的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