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034章 康熙民窯青花瓷(2/3)

作者:撿漏不撿錢字數:6072更新時間:2021-09-02 03:50:41

    因為現在市麵上流傳的大部分傳世觀音瓶瓷器都是康熙時期的,所以也有人說觀音瓶是清代康熙年間創燒。

    沈愈走到博古架前細細端詳了幾眼,心中突然一動,這瓶子好像有戲!

    此瓶胎體厚度均勻,青花發色濃翠豔麗,鐵鏽斑明顯,釉麵瑩亮中卻毫無新瓷的那種火光,給人一種潤澤細膩的感覺。

    瓶身通體繪華夏傳統水墨山水圖案,鬆石溪泉自成段落,青竹梅花灑雨欲滴,遠處山巒用點墨渲染而出,無絲毫描刻之痕,好似潑墨即成一般。

    不怪顧青青一眼看中這瓶子,這種造型精美,紋飾如畫的青花瓷可說是人見人愛。

    沈愈常年在古玩市場轉悠,但這種繁瑣細致而又不雜亂的瓷繪技術,他已經很久沒有見過了。

    “好畫工,絕對的好畫工,非幾十年的老畫師很難有如此超絕的技藝。”沈愈在心裏再次驚歎道,因為他知道,瓷上落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青花瓷的製作步驟很複雜,其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用青花料在瓶坯上繪製各種精美圖案。

    在瓷器上作畫寫字的工匠都是懂繪畫書法的,其中佼佼者更是要臨摹很多大師級作品,想成為一個瓷繪師往往既要有悟性也要有功底,

    對古代在瓷器上作畫的匠人,現在的藏家都尊稱為畫師,或者瓷繪大師,繪瓷大師。

    但在古代這類工匠師傅並沒有什麽地位,生卒年,姓甚名誰,師出何處,統統都沒有資料可循。

    隻是被叫做畫匠,畫工,很少有人能像字畫書法大師那般在各種典籍著錄上留下名號。

    現在一件明清官窯瓷器動輒幾十上百萬,甚至上千萬,數千萬,但是製作它的人是誰,大家並不知道,也不得不說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沈愈取出棉質白手套將手心的汗水擦拭幹淨,方才輕輕將瓶子拿了起來,這觀音瓶並不好拿,因為單單瓶身的高度就超過了四十厘米。

    沈愈先用右手握住瓶口,然後稍稍讓瓶子側歪,待左手拖住瓶底時,才雙手一起用力將觀音瓶穩穩自博古架上拿了下來。

    博古堂有專門供人鑒定瓷器的棗木方桌,沈愈將瓶子托在懷中,步履平緩的走到方桌前把瓶子穩穩放在桌上後再次慢慢觀察起來。

    其實在瓶子剛一入手的瞬間,沈愈就知道這肯定是一件清代的老瓷器,因為釉質觸手溫潤,與他在寶玉軒過手的清代官窯瓷可說一般無二。

    反複觀察了近五分鍾,沈愈再次將瓶子拎了起來,輕輕翻轉瓶身,隻見底足有“大明成化年製”六字三行款,沈愈先是微微搖頭,不過馬上又點了點頭。

    沈愈此時已經差不多知曉麵前這觀音瓶的來曆,這當是一個康熙年間的精品民窯青花瓷。

    雖然比不上康熙官窯但相差也不大,也未見縮釉開片等現象,很可能是一件康熙晚期的民窯精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