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043章 五帝錢(2/2)

作者:撿漏不撿錢字數:4518更新時間:2021-09-07 00:48:04

    “我可沒錢買,不瞞您說我這兜比臉還幹淨。”沈愈勉強笑笑。

    老道痛快的擺擺手:“不要錢,白給你。”

    “那當然要了。”

    “拿去!”

    老道隨手丟給沈愈一物,沈愈接過來一看,卻是麵色大變。

    “真的是五帝錢!”

    五帝錢沈愈並不陌生,五帝原本是指東、南、西、北、中五方帝王,後來演變為古代的五位帝王。

    大五帝錢,是秦朝的半兩錢、漢代的五銖錢、唐朝的開元通寶、宋朝的宋元通寶以及明代的永樂通寶。

    小五帝錢常指“清代五帝錢”,是清代五位帝王的年號,分別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在位時所鑄造的銅錢。

    當然還有材質的不同,大五帝錢是青銅的,而小五帝錢一般是黃銅的。

    華夏自古有錢幣驅邪的習俗,錢過萬人手陽氣足,以紅線懸於頸間,加匯五方之正氣可抵禦邪祟,並有招福納財的盼頭在裏麵。

    當然,這些說法沈愈是不信的,小小幾枚銅錢,你讓它起這麽大的作用,也太難為這銅錢兄了。

    此時沈愈手中的是三枚五帝錢,分別是:開元通寶、宋元通寶,永樂通寶,三枚古幣用一根編織精美的紅繩串聯。

    雖然少了兩枚秦代的半兩錢與漢代的五銖錢,但三帝錢卻也有另一種說法,就是集青陽之氣,玄陽之氣,黃陽之氣,三氣合一可辟邪,開運,擋煞。

    對於天幹地支,三元九運,五行曆法等玄學,沈愈不排斥,但也並不怎麽上心。

    他驚訝的是這三枚五帝錢的價值,從古董的角度上講,這都是錢母啊。

    錢母即為母錢,從古幣價值上講僅次於雕母。

    清代著名錢幣收藏家,觀古閣主人鮑康在其光緒二年八月刊印的《大泉圖錄》中寫到:“每改元鑄新錢,先選至潔之象牙刻作錢樣,呈錢法堂侍郎鑒定,然後以精銅鑿成祖錢。

    其穿口,非錢局人不能鑿,再用祖錢翻砂鑄母錢,以後開鑄,則悉用母錢印範,頒發各省者,亦謂之母錢。”

    這三枚古幣,錢體渾厚,色澤淳古,而且皆是字口深峻,無鏽無損,一看便知是傳世古幣,實打實的泉中大珍。

    並且三枚開元通寶、宋元通寶,永樂通寶的錢母湊在一起是非常難得的,可說極為難得。

    就算那些專門收藏古幣的大藏家也不一定能集齊,在價值上講,這三枚古幣,比沈愈自己收藏的所有古錢幣加起來都值錢。

    如此珍貴的東西,怎麽說給就給自己了?

    “哎呀,道長這太珍貴了,我不能要……咦,人呢?”

    不知什麽時候,原本還滔滔不絕說話的老道竟然悄無聲息的走了。

    沈愈把五帝錢隨手掛在了脖頸上,快步跑到了店外,可外麵哪裏還有老道士的人影?

    “算了,這位道長說十天後會過來,到時候不管宋伯的印章給不給他,自己把五帝錢還給他便是,現在還是先把五髒廟祭了再說。”

    來到蘭亭居外,沈愈拿起鋼鉤將防盜卷簾門拉了下來。

    還未等他邁步,突然有聲音在身後傳來。

    “這位兄弟還請留步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