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47章 成化鬥彩天字罐?(2/2)

作者:撿漏不撿錢字數:4998更新時間:2021-11-05 23:55:51

    中年人點點頭,“沒錯,確實是我曾祖的祖父購入後傳下來的,家中記事簿記載這位祖宗是乾隆朝的一位五品知府,後來離任時,友人送了他數件瓷器。

    “但那位祖宗後來又托人送去紋銀三百兩,算是買下的,其中就有這件鬥彩天字罐。”

    沈愈點點頭,沒有說話,他問一下其實就是做個樣子,對方說的是真是假除了他自己外,那也隻有天知道……

    當然,麵前這位茶中老饕說的並沒有什麽邏輯漏洞也是真的。

    沈愈開店做生意什麽人都碰到過,有時候也會出現他的曾祖在康熙年間購得一件雍正青花瓷這種漏洞百出很難自圓其說的話來。

    “您喝茶自己倒,要是餓了茶幾下麵有餅幹與麵包,您可以先墊墊肚子,這罐子我還得再端詳端詳。”

    中年人忙道:“謝謝小兄弟,我吃早飯了。”

    鬥彩又稱逗彩,創燒於明朝宣德年間,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彩瓷工藝。

    製作方法大致是先以青花為料在成型的胎體上勾勒出想要燒製的圖案輪廓,然後罩上一層透明釉入窯高溫燒製一次。

    出爐後這隻是屬於半成品,還需要在勾勒好的輪廓中填上各色彩料,入爐經二次低溫燒製而成。

    鬥彩起源於明宣德年間,但成熟於明成化時期,這個時期的鬥彩最受藏家推崇,所以說起鬥彩來,多為“成化鬥彩”這四個字。

    但很有意思的是,鬥彩這個詞,在明代是沒有的。

    在明代所有的資料上都沒有這個詞,大部分寫的是成化五彩,或者是青花間裝五色彩。

    鬥彩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清代雍乾年間的《南窯筆記》,這是一本清代介紹有關瓷都各種瓷器的劄記著作,作者無名氏。

    裏麵第一次提到“成化,正德,嘉靖,萬曆四朝有鬥彩、五彩、填彩三種彩瓷。

    “先在瓷胎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複用彩料,湊其全體,名曰鬥彩。

    “青料雙鉤花鳥人物,複入彩爐填入五色,名曰填彩。

    “五彩,則素瓷純用彩料畫出者是也。”

    由此可以得知,填彩也是鬥彩的一種,但是五彩就純屬於釉上彩了。

    “這罐子我能上手嗎?”沈愈出聲詢問。

    中年人笑道:“當然,瓷器不上手怎麽能看出真假啊,小兄弟你隨便看。”

    沈愈用水衝了下手上的汗漬,又用幹毛巾將手擦幹後,才回到天字罐前。

    他先將罐子的瓷蓋取下,瞄了一眼罐子內部,這是確認罐子裏有沒有別的異物,萬一裏麵裝著一個元寶或者鐵塊,石塊什麽的,一拿從裏麵撞裂了,這就麻煩了。

    雖然這種幾率很小很小,但在古玩行裏並不是沒有發生過。

    沈愈反複確認沒有任何問題,罐身也並沒有什麽殘破之處後這才雙手將罐子拿了起來。

    不怪沈愈如此小心,實在是天字罐這東西太過珍貴,絲毫不能大意。

    成化鬥彩無大器,這個罐子說白了還不如個手機高,沈愈一個手也能握住,但古玩行中雙手看瓷是規矩,別說是罐子,就是拿個小酒杯也得倆手。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古玩行吃飯就得守規矩,沈愈深知這一點。

    罐子拿起,沈愈並沒有看別處,第一眼就朝罐子底部看去。

    而此時的中年人,瞳孔微微縮了一縮。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