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47章 古畫到底能不能揭二張(2/2)

作者:撿漏不撿錢字數:4016更新時間:2022-03-14 16:50:39

    沈愈:“董其昌在他所著的《骨董十三說》中是這樣說的,“雜古器物當名為‘骨董’。

    所謂“骨”,即為取肉腐而骨存之意,意思是保存過去之精華。

    董其昌認為鑒賞古人留下的字畫,瓷器,玉器等,可以修身養性,乃是君子所為。

    之後,人們把珍貴的古玩便稱之為“骨董”。

    骨字有些人感覺不太吉利,又漸漸變......成了古董。

    “古董”、“骨董”、“古玩”這三者是一個意思,喜歡喊什麽,那喊什麽就可以。

    筆墨紙硯,秦漢古玉,晉人書法,唐宋繪畫,五大名窯,明清官窯,這些都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瑰寶。”

    第三位網友叫作【老王愛收藏】,這是一個五十多歲氣度不凡的中年人,他應該正在自己的收藏室中,鏡頭中滿屋子都是字畫瓷器。

    麵對鏡頭,他笑嗬嗬拿出一本古籍,“此書為清刻本的《西遊記》,沈老師能不能說一下古籍除了刻本外還有什麽叫法。”

    鏡頭中,書已經被蟲子咬的破破爛爛,紙張還有些發黴,沈愈雖然沒有當麵看到,但肯定是黴味很重,味道刺鼻,因為這個中年人也是直皺眉。

    沈愈沒有過多的思考,隨口就答:“紙張誕生後,書籍最初都是寫本,就是靠手抄寫的書,據說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抄本是晉代陳壽抄寫的《三國誌》。

    再之後則是刻本。

    雕版印刷術發明後,就不需要一本一本的抄書了,刻印即可,書的價格也便宜了下來。

    刻本亦稱刊本、槧本、鐫本。

    按照書籍刻印的地方不同,又分為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這三大類,還能細分為監本、經廠本、府本、書院本

    現存最早的刻本是唐鹹通九年,也就是公元868年刻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三則是拓本,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就是用紙張摹描金石、碑碣、印譜上的文字。

    第四為善本,什麽是善本呢?就是指校勘嚴密,刻印精美,沒有錯字的古書。

    一般來說,清代乾隆年以前的古籍都可以稱之為善本。

    第五為孤本,孤本也很容易理解......,就是這個世界上,隻它一本了,包括但不限於圖書、手稿、碑帖拓本等。

    第六為殘本,殘本就是字麵意思,殘缺不完整的古書。

    古籍的分類大致就是以上這些。”,就是這個世界上,隻它一本了,包括但不限於圖書、手稿、碑帖拓本等。

    第六為殘本,殘本就是字麵意思,殘缺不完整的古書。

    古籍的分類大致就是以上這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