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20章 真正的子岡牌?(2/2)

作者:撿漏不撿錢字數:5006更新時間:2023-12-19 04:59:48

    翻開背麵,果然如沈愈所料有一首陽刻篆體古詩,為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送別名詩: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在詩詞旁有“陸子剛”三字楷體作者名款。

    很多人會問子岡牌怎麽會是陸子剛這個落款?他不是叫作陸子岡嗎?

    其實這個落款沒什麽問題,因為很多清宮舊藏的子岡玉落款就是陸子岡與陸子剛皆有。

    看到玉牌上的字,沈愈馬上給這枚子岡牌的玉雕師點了個讚,這字筆意高古,縱橫飄逸,比在紙上寫出來的都好。

    雕刻技藝巧奪天工可說已達玉匠之巔峰。

    “這塊牌子從紋飾到工藝屬於典型的明代雕工,是明代的子岡牌基本上沒跑了,至於是不是陸子岡親手所雕,那就不好說了。”沈愈在心裏暗暗提醒了自己一句。

    琢玉史上,明清兩代值得大書特書。

    無它,雕刻的好看。

    玉器造型與雕工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讓人看了後賞心悅目。

    很多人感覺明代清代離得這麽近,那明代的玉器與清代的是不是很難分辨?

    不是!

    實際上明代的牌形佩與清代的很好區分。

    因為傳世的清代子岡牌尺寸普遍較明代要大一些,邊框也寬一些。

    換句話說,清代的子岡牌用料足要比明代的寬厚敦實一些。

    究其原因是因為清代,尤其是清代乾隆朝以及之後獲得玉料更容易一些,而明代獲得和田玉比較困難。

    所以清代的琢玉匠人的料子足,更能在玉器上發揮自己的想法。

    還有一點就是清代子岡牌的造型與紋飾更加的複雜,雕工相比明代也更是精益求精。

    相較於明代,清代牌型配的圖案要多得多,除了明代傳統詩書畫的內容外還出現了戲劇、古代傳奇故事上的人物,比如三顧茅廬,西廂記,風塵三俠等等。

    那是不是可以說,清代的玉匠的總體技藝已經超越明代了呢?

    並不是!

    因為明代的玉匠琢玉講究一個古樸大氣,不太講究複雜的紋飾,幾刀下去人物就栩栩如生那幹嘛還要費心費力?

    而清代玉匠之所以講一個刀工精細,主要是因為競爭大。

    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

    江南的玉匠在明代時競爭還不算太激烈,到了清代時競爭就非常的激烈了。

    這主要是因為清代的玉器生產銷售比明代更繁榮。

    市場需求大,從業的人就多,從業的人多,競爭肯定就大。

    在清代,玉器上紋飾越複雜就代表這個玉匠的手藝越精湛,那雕琢出來的玉器賣的價格就高。

    所以現在的一些古玩市場上,有些擺地攤的就拿一些雕工不是那麽精美的牌型佩冒充明代的子岡牌,還真就有人上當。

    這也是古董鑒藏中,很多藏家必須要經曆的打眼過程,因為說起古董,很多人就會覺得越老才越精巧,其實不是這樣的。

    “這塊玉牌是徐老的珍愛之物,那我說什麽也不能要啊,可是又該如何婉拒徐老呢?”

    既不能讓徐老在老友以及這些徐家小輩麵前折損麵子,也不能讓徐老以及其他兩位大佬感覺自己嫌棄這枚子岡牌的價值不夠。

    這事可有些難辦了!

    。您提供大神撿漏不撿錢的古玩之金瞳鑒寶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