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四十一章 爛攤子(1/2)

作者:狂風徐徐字數:4908更新時間:2022-03-23 20:48:22

    代縣,春秋為晉,戰國歸趙,據山川之險,為兵家要地。

    簡而言之,河東乃李唐根基所在,而代州為河東門戶,代縣又為代州門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事實是,李善趨馬在城內城外轉了一圈,甚至還去了不遠處的一個小鎮,路過五六個村落……一股熟悉感在心底滋生。

    官道兩旁稍好一些,各種農作物大都快要收割了,但李善走上岔路,往前掃視,路旁的田地上稀稀拉拉,甚至都看不到什麽人影。

    翻身下馬,李善不顧還潮濕的泥土,走進田地,蹲下細看,還抓起一把泥土攥了攥,不禁歎了口氣。

    “這是作甚?”

    李善丟下泥土,直起身搖頭道:“雖非上等田,亦屬良田,卻如此荒蕪。”

    馬周聽了這話沉默片刻後才說:“代縣多曆戰事,農戶或裹挾入軍,或府兵征召,或徭役不斷,再或南竄避禍……”

    今天出行這一路上,李善親眼所見,城內雖然破敗,但還稍好,城外在村落裏幾乎都看不到多少青壯,老人、婦人、孩童占了絕大多數。

    孤苦的老人,留守兒童,被拋棄的良田……這如何不讓李善心生感慨,前世他從一個幼童開始,完整的經曆了農村從雞犬相聞到良田長滿野草的變化。

    “本朝設折衝府,河東道的折衝府數量僅次於關內道,共計一百四十七府,代縣占了四府。”馬周解釋道:“但代縣多曆戰事,死傷頗重,如今四府合計兵力不過兩千。”

    按道理來說,折衝府分上中下三府,上者千五,中者千人,下者八百,但如今代縣四府合計才兩千,平均一府才五百人。

    而且還要考慮到代縣戰事頻繁,府兵陣亡後的遞補。

    “代縣府兵如今都在雁門。”一旁的杜曉小聲提醒了句。

    馬周瞥了眼,“還不止如此,今日探聽,代縣徭役極重,江夏郡公於半月前征伐民夫,備戰突厥,至今尚未放還。”

    杜曉回了句,“按製,徭役年二十日,加五十日可免稅賦。”

    “秋收在即,而突厥已至朔州,江夏郡公會放還民夫以備秋收?”

    聽身後兩人的爭論,李善一直沉默不語,出來轉了一大圈,很明顯,如今代縣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口不足。

    戰事頻繁,突厥頻頻來襲……去年頡利可汗率十餘萬大軍幾乎打穿了整個河東道,首先就要攻破雁門,代縣自然是受創最重的一地。

    正因如此,農戶大量逃亡,或南竄避禍,或被突厥擄去為奴,田地遭到廢棄……整個代縣如一個垂垂老矣無粥米入腹,而且還患有重疾的老人。

    李善忍不住苦笑,在長安自己能縱論天下大勢,但具體到一地,卻是千頭萬緒,一腦門漿糊……自己又不能撒豆成兵!

    人口不足,自己能做的事就非常有限了。

    其他的不說,光是辦個磚廠,就需要大量的青壯為勞力……如今農忙,田地裏都看不到多少青壯呢。

    戰事急促、縣衙被毀,李善都可以忍受,但人口不足,是他不能忍受的。

    一行人緩緩驅馬回城,李善一直在皺眉苦思,不經意抬頭又看見破敗的縣衙,原本燒焦還勉強完整的大門都少了一扇,遠遠望去,能看見正堂外稀稀落落的野草。

    代縣不僅僅縣令出缺已久,就連佐官都沒有,隻有幾個本地吏員撐著架子,其實也是在糊弄事……之前一直是聽令於駐守雁門的江夏郡公李高遷。

    想到這,李善遲疑著回頭交代,“杜兄,明日再去雁門打探,不知江夏郡公可曾出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