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五十四章 暗流湧動(1/2)

作者:狂風徐徐字數:5058更新時間:2022-03-28 07:20:22

    太極宮,北海池。

    過了中秋,雖未有寒意,但早晨清冷,黃葉飄落,有蕭瑟之像,李淵沿著北海池緩緩踱步,    腳尖踢了踢岸邊的石魚,臉上頗有愁容。

    實話實說,李淵是個比較懶的皇帝,每年元旦、冬至的年會,每月的望日、朔日的月會還能維持,常朝其實並不多見,    一般五六天才會進行一次早朝,而且也隻是禮儀性的,    正式的議事都是在兩儀殿。

    沒有早朝的時候,李淵一般都起的比較遲,而今天也沒有早朝,但他早早起床,在池邊徘徊。

    李淵的煩惱在內外兩處。

    雖柴紹大勝吐穀渾,而且意外的使可汗入朝,接下來幾年內,朝廷不需要太擔心隴西道那邊了。

    但江南戰事還陷於僵局,一時間沒什麽進展,畢竟江淮軍有地利的優勢,兵力雄厚,而唐軍分路進擊,兵力分散。

    而馬邑那邊的局勢也不太好,連續幾份軍報入京,苑君璋引萬餘突厥自雲州南下,劉世讓、李高遷率軍出雁門相援。

    雖然兵力相差不多,但往年這時候,    正是突厥大舉南侵的時候……馬邑到底能不能承擔起重任。

    經略馬邑,劉世讓竭盡所能,但如果兵敗,他能守得住雁門嗎?

    這還是外部的煩惱,而導致李淵之所以一早在這兒踱步的煩惱是另一方麵,如今朝中坊間的流言蜚語。

    太子有意行遷都之舉,以避突厥鋒芒。

    無論什麽朝代,遷都都是最重要的事,是維係國家根基的關鍵,也是阻力極大的大事。

    魏孝文帝都要以伐齊為借口行遷都之事,最終得以大力推行革俗漢化……但之後六鎮兵變,皇室衰微,其中也有孝文帝遷都漢化種下的因果。

    隋煬帝同樣是遷都洛陽,最終身死國滅……李淵不可能不考慮到舊事,無論在北魏還是前隋,或者現在的李唐,關中都是根基。

    不得不說,李善給李世民出的這個主意挺毒的……李淵將懷疑的視線投到了李建成身上,而李建成也隻能吃這個啞巴虧。

    最關鍵的是,李善這個穿越者很清楚,在之後的幾年內,因為突厥勢大,李建成的確慫了,鼓動李淵遷都。

    所以,李建成不太可能跳出來自證清白。

    而李淵本人,雖然在執政後期起了遷都之意。

    但在武德六年,李淵的膽子還沒被嚇破……甚至因為掃平劉黑闥,高滿政舉朔州來投,以及柴紹大敗吐穀渾,心中有與突厥一爭高下的雄心壯誌。

    再怎麽說都是開國帝王,忍一時之氣,俯首稱臣,但等到手握天下,難道還要繼續裝孫子嗎?

    雖然曆史上,這雄心壯誌很快就被冰水澆滅。

    雖然李建成沒漏什麽口風,但李淵相信,大郎很可能是有意為之……換句話說,李淵覺得,這流言蜚語是東宮刻意為之,意圖試探自己的心意。

    一旦遷都,還有比洛陽更適合的都城嗎?

    那關內、關西、河東、山東怎麽辦?

    不說李唐皇室的老巢都可能丟了,就是那些世家門閥,也不太可能舉族遷居……數百年前,衣冠南渡,但五姓七家也不過遣族人渡江,大部分還是留在北地的。

    都說突厥殘暴不仁,但當年五胡亂華,其禍更慘。

    李淵對那些世家門閥的節操不抱有什麽希望,即使是最信任的裴寂也一樣……河東聞喜裴氏,當年在南朝也是有高官顯貴的。

    李淵很明白,一旦遷都,二郎必然跳腳,這是長子最希望看到的……但如此行事,實在不似人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