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零七章 拜謝(1/2)

作者:狂風徐徐字數:4598更新時間:2022-06-28 15:49:53

    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李善雖然因為穿越者的身份,本能的對世家門閥有著反感、排斥的情緒,但他從一介無名無望的少年,一躍而起,到如今名揚天下,自身的能力、前世的記憶是主因,  但門閥對其的助益也至關重要。

    如今李善與太原王氏交好,商道分利是主因,但與王仁表的交情是起源;與河東薛氏、解縣柳氏交好,雖然是因為李善救了他們的性命,但這兩家也頻頻為李善揚名……籌建商路,這兩家頗有助益。

    李善在山東立功,抄下那麽多傳世名作,  若不是那些門閥子弟吹捧……未必有今日的名望。

    但最關鍵的,對李善助益最大的,同時和李善關係最好的,還是隴西李氏……準確的說,是隴西李氏丹陽房。

    李楷和李善的交情,早就在坊間流傳,此次兩人攜手出塞,大敗突厥,更為人津津樂道。

    但不僅如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李客師夫婦成為了李善與李世民之間的聯絡渠道,他們幾乎知曉一切的內幕,並對李善關懷備至。

    所以,李善抵達長安次日,第一時間就登門拜訪。

    顯然,李客師夫婦也知道這個道理,  更別說他們接到李楷來信,  李善就任代州長史之後,  幾乎將之前費力籌謀的一切都扔給了李楷。

    但李客師沒想到的是,同時趕來相迎的還有那麽多人。

    等李善抵達李宅門口的時候,  中書令楊恭仁的長子楊思誼正好趕到。

    “思誼兄。”李善有些詫異,“這麽巧?”

    “巧?”楊思誼丟開馬鞭,大笑道:“懷仁揚威塞外,令人羨煞,自然早早趕來,恭聽戰事!”

    李善低估了這場大捷的影響力,當他邁過門檻,向李客師、李乾佑兄弟行禮的時候,忍不住眼角餘光掃了掃一旁的眾人。

    張文瓘、王仁表、李昭德還好說,都是李善密友,這還好說。

    但此外,房玄齡長子房遺直、高士廉長子高履行、尉遲恭長子尉遲寶琳等秦王府子弟居然都在……顯然,這幫貨都羨慕李楷剛剛趕到代州就立下如此功勳。

    前些時日,朝議雁門大捷之功,聖人李淵親口讚譽李楷……隴西李氏丹陽房,先有藥師,後有德謀。

    楊思誼笑看著這一幕,  心中卻在想著今早父親那番話……雁門大捷,  其餘將校均得以封賞,再不濟也晉勳官,  唯獨李善未得封賞。

    本以為召李善回京,是為了封賞事,沒想到昨日李善覲見,前腳出了太極宮,陛下後腳就下詔罰俸三年……楊思誼本猶豫著要不要來,但其父楊恭仁卻言,李善其人,得陛下信重,為人仁義,乃可交之人。

    李客師挽起李善,笑道:“年未弱冠,出塞揚威,此等少年英傑,史書亦少見。”

    “懷仁籌謀戰事,收複朔州,數敗突厥,這也罷了。”李乾佑捋須道:“但代州破敗多年,如今煥新,可見懷仁亦有文治。”

    這話說的有點雲裏霧裏,李善都沒太聽懂,但邊上的那些人個個都心裏有數……刻意的提起文治,是為了和霍去病區分開,齊王妃那番話雖然沒有傳播開,但也不是什麽秘密。

    “武德四年,侄兒抵長安,落腳東山寺,手無餘文,手無寸鐵,度日如年。”李善歎道:“先有孝卿兄襄助,後幸得德謀兄、昭德為友。”

    “此後,伯父屢屢照拂,叔父更召侄兒入幕,隨戰山東……”李善再行一禮,鄭重道:“侄兒均感念在心,不敢一日或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