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五十七章 重任(上)(1/2)

作者:狂風徐徐字數:4786更新時間:2022-09-27 08:19:42

    騎跨駿馬,隨波逐流,張士貴幾乎是條件發射的趨馬而行,心裏有著古怪而複雜的觸感。

    自從那一日在雁門關相見,邯鄲王第一時間展示了善意,頻頻讚譽,今天居然還給出了一個這麽高的評價。

    文武雙全第一人……雖然張士貴頗為自負,但也不敢承受這樣的評價。

    在這個時代,是沒有所謂的文武涇渭分明的說法的,文武雙全是標配,但總的來說,即使是世家子弟,自稱文武雙全,也總有側重。

    比如天策府的謀士中,房玄齡、杜如晦也曾經領軍,但絕大部分時候是負責謀劃、舉賢、軍略等等。

    比如秦瓊也堪稱文武雙全,但實際上他向來是以李世民最貼近的騎兵統領的身份出現的,少有獨當一麵的機會。

    事實上,就因為有李世民這個牛人在,他麾下英傑大部分都沒有獨當一麵的機會,如今的陝東道大行台也隻是群策群力。

    而張士貴是天策府屬官中,少有的曾經獨當一麵的人物……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文武雙全第一人的評價也不能算錯。

    張士貴有一種感覺,似乎李善對自己認知很深。

    前方傳來呼聲,張士貴勒住韁繩放緩馬速,轉頭四顧,看見了破敗的房屋,高低不平的丘陵……走的近了才發現,那不是丘陵,而是高高低低的石塊、土堆。

    李善選了一處稍高的山坡下馬,笑著問:“此地如何?”

    “怕是選了好久了?”李道宗笑了笑,轉頭看向東南方向,再看看西南方向,遲疑問:“多少路程?”

    “往馬邑、雁門關,快馬疾馳,均是兩個多時辰。”負責選址的蘇定方口齒清晰的解說:“此地原為顧集鎮,加上周圍村落,約莫兩千餘百姓,後毀於劉武周之手,又遭突厥洗劫,漸漸衰落,民眾逃亡,以至於廢棄。”

    李道宗細細看著周圍,“附近水源?”

    “有河,而且不止一條,其中一條小溪從顧集鎮原址中穿過。”蘇定方解釋道:“擇此地,一為便於修繕成寨,二在於距離馬邑、雁門關都不遠不近,若是騎兵出擊相援,來犯之敵必首尾不能相顧。”

    馬邑、顧集鎮、雁門關,三個點構成了一個三角形的架構……三角形是最穩固的構圖,不過李善剛開始謀劃的時候,並沒有考慮這一切。

    最早還是李高遷去年率兵出塞,結果孤身逃亡導致大敗一事給了李善很多啟發,他發現,馬邑距離雁門關的距離有點尷尬。

    從雁門關到馬邑,快馬奔馳大約是四五個時辰,差不多就是天亮出發,黃昏時分才能趕到,這個路程……再好的軍馬也是強弩之末了。

    如果是大軍出塞,那就要穩住陣腳,緩緩西行……別說當天了,七八天能摸到馬邑邊上都算快的了,但突厥騎兵旋即而來,鋪天蓋地,遮擋戰場。

    李高遷敗北的原因有很多,棄軍而逃當然是主因,但也有一些客觀的原因,比如雖然說馬邑和雁門關成犄角之勢,但若是敵軍猛攻馬邑,雁門關這邊因為距離的原因,很難做出迅捷的反應。

    從那時候起,李善就有了在朔州擇地建寨的念頭,而且一直在為此做各種各樣的準備……可惜還沒開始,各種變故蜂擁而至,硬生生的將他推到現在這個位置,並且很快就要滾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