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五十四章 議政與私心(1/2)

作者:狂風徐徐字數:4880更新時間:2022-12-28 23:35:39

    東宮,顯德殿。

    太子李建成端坐在上首位,麵前擺著一張長桉,側耳傾聽尚書左仆射裴寂、刑部尚書鄭善果的講述,一旁的太子中允王珪、洗馬魏征、詹事趙弘智等幕僚時而補充幾句,隻有門下省侍中裴世钜正在閉目養神。

    李唐建國之後,李淵彷前隋建三省六部處理政務,中書承接,門下審封,尚書奉而行之,但在實際處理政務中,諸位宰輔也要受兩個人的影響,一位是皇帝李淵,另一位就是東宮太子李建成。

    反而是秦王李世民雖然出任尚書令,天策府屬官封倫、宇文士及、唐儉出任中書令、中書侍郎、黃門侍郎,但實際尚書省的權柄主要握在左仆射裴寂的手中。

    在宋、明、清時代,太子一般來說是不參與政務的,天天蹲在東宮畫圈圈,就盼著皇帝老子早日升天,但在北宋之前,太子向來是深層次參與到實際政務中的。

    比如兩漢隋唐時期,皇帝經常外出巡視、避暑,而太子監國,處理政務。

    畢竟當了七八年的太子了,一般的政務,李建成足能勝任,東宮的幕僚也有足夠的能力,隻有兩儀殿議事之後,裴寂、裴世钜這樣的宰輔,以及兼任太子左庶子的鄭善果才會來東宮合議。

    “始皇吞並六國,一統天下,即刻統一度量衡。”王珪侃侃而談,“前漢、後漢再至東西兩晉無不如此,但三國分立百年,之後南北對峙數百年,導致如今各地度量衡輕重大小不一,的確需要一統。”

    裴寂點頭道:“確實如此,前朝建運河,輸糧入北地以備攻高句麗,往往因為度量衡的原因,北地官員以此上告。”

    李建成頻頻頷首,但對此還是有些猶豫,“以北地秬黍中等為準,長一黍為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

    “以秬黍中等大的為準,容一千二百個黍為龠,兩龠為一合,十合為一升……”

    “關中、河東、山東、隴西尚可。”魏征搖頭道:“但江南、嶺南、蜀中隻怕難以推廣。”

    其實大家都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哪兒,所謂的中等為準,實在是一個很模湖的概念……而且蜀中、江南各州都有著自己已經用習慣了的標準,為什麽要換一套標準?

    統一度量衡早在幾年前就有官員頻頻上書,自從秦始皇幹了這麽一出後,開國帝王一般都會這麽來一次,但因為之前幾百年天下始終是南北對峙的局麵,隋唐兩朝為此很是費腦筋。

    李建成歎了口氣,這事兒實在是麻煩的很,暫時拋之腦後,他又說起第二件事,“統葉護可汗遣派使節入朝,父親私下所言,或有求親之意。”

    統葉護可汗是西突厥的大汗,登上汗位已經六年多了,在中原大戰的時期出兵一統西域,牙帳遷往千泉……碎葉河北,換算到後世地圖,都已經不是中國境內了,大抵是吉爾吉斯斯坦。

    與東突厥不同,西突厥與唐朝基本上不接壤,相互之間的關係很不錯,不過遣派使者,還是李唐建國後的第一次,朝中對此極為重視……不管是從實力上還是國土麵積、部落數量,西突厥都壓過東突厥。

    鄭善果笑道:“當年弘大兄語裂突厥,此等事,殿下當詢之。”

    裴世钜都快八十歲的人了,入唐後基本上不關係政務,之所以能出任宰輔,得李淵重視,除了是前隋名臣之外,主要就是看中了裴世钜對草原部落的深刻了解這一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