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二十一章 軍中(下)(1/2)

作者:狂風徐徐字數:4628更新時間:2023-02-10 14:29:19

    距離仁壽宮七八裏外,搭建起來的軍帳延綿開來,一眼望不到盡頭,在大唐天子遭遇突襲的消息傳開後,本就因梁師都攻占三州之地而聚集的府兵源源不斷而來。

    營地內雖然時不時傳出戰馬嘶鳴聲,但總的來說還算肅靜,營門大開,數十員將領正舉步出迎。

    人群中的江夏郡公李高遷從縫隙中望見正驅馬馳來的那個青年的身影,心中有著無限的感慨,從武德六年初次相見到現在,也就兩年光景。

    當時的自己官居左武衛大將軍,位高權重,麾下近萬大軍,而對方不過是小小縣令,兩年內,一介縣令屢立功勳,扶搖直上,雖然目前隻是一個司農卿,但節製諸軍,是天下數的出來的實權人物了。

    率幾十親衛疾馳而來的李善勒定坐騎,翻身下馬,這還是他第一次踏足這座營地呢,說起來是節製諸軍,但李善處事卻很謹慎,每一次發號施令都得到李淵的許可,每一次下令都是在仁壽宮外城內。

    “孤乃晚輩,如何敢勞煩張公。”李善笑著快走幾步,扶住了要行禮的羽林將軍張瑾,“張公數十年前便名揚天下,晚輩早有耳聞。”

    年邁的張瑾頭發花白,身子還算康健,但眼神頗為渾濁,仔仔細細打量著李善,讚道:“果如陛下所言,世間第一流人物。”

    “不敢當張公此讚。”

    “懷仁何必自謙。”柴紹笑道:“數年之間,戰功累累,邯鄲王之名已然遍傳天下,即使草原亦懼。”

    “張公名列七貴,品點俊傑,乃是本責,自當法眼無差。”竇軌用嶄新的視線打量著李善,“數年不見,當年的少年郎已然是當世名將了。”

    當年竇軌與長安令李乾佑曾經去過朱家溝,與李善有過一麵之緣,之後他先隨柴紹西征吐穀渾,後又鎮守益州,不過之後東宮、秦王府奪嫡蔓延到了蜀地,竇軌被召回朝中,出任右衛大將軍。

    竇軌也是倒黴,他在武德五年曾經出任太子詹事,但後來又在秦王麾下參與了淺水原一戰,而且還在洛陽大戰如火如荼時刻,從蜀地率兵來援,偏偏又出身扶風竇氏,所以李建成、李世民兄弟都不太放心。

    “酂國公太過譽了。”李善苦笑道:“全賴將士用命,呃,欲穀設那廝非要蹲下來做踏石,實在無奈。”

    竇軌放聲大笑,惹得其他將領紛紛投來異樣的視線……竇軌其人,性情嚴酷,待人苛刻,從來不給人好臉。

    笑完之後竇軌才略略一提,“他日揮鞭北上,必要一觀蒼頭河畔。”

    是了,眾人都想起來了,難怪竇軌對李善如此和顏悅色,朝中大將中,就這兩個人最喜歡用敵軍士卒的屍首壘京觀。

    當然了,這次李善力承利弊,勸誡李淵,使得其侄兒太常卿竇誕得以生還,也是一個原因。

    在場諸將中,張瑾輩分最高,十多年前就與蘇威、宇文述、裴世钜等名臣並列選曹七貴,而柴紹、竇軌都是外戚,而且都與李善有交情,三人為李善一一介紹諸將。

    趕來勤王的將領頗多,有的是從長安趕來,李善還認得幾個,有的是從各府趕來,李善就不太熟悉了,畢竟出仕也就三四年,而且還一大半時間都在外地。

    其中給李善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呃,準確來說,是因為這些名字都沒流傳後世,至少新舊唐書是沒有列傳的。

    比如此次率兵截斷逃竄的梁洛仁歸路的寧州刺史胡演,李善是完全不知道這個人,當年參與淺水原一戰的柴紹介紹,當年就是這位胡演力抗薛仁杲,殺的對方站不穩腳跟,之後薛仁杲才會繞過寧州,從涇州南下,最終在淺水原敗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