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三節 靠盈利模式賺錢(1/2)

作者:張庭政字數:3934更新時間:2019-07-28 04:53:33

    盈利模式不依賴於某一個人而存在,盈利模式可以複製,它一旦生成,隻要按程序運行,就可以是一棵收益源源不斷的“搖錢樹”,使投資者盡可能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在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斯坦福大學有一位名叫默巴克的普通學生,他利用閑暇時間承包了學生公寓的打掃工作。第一次打掃學生公寓時,默巴克在牆角、沙發縫、學生床鋪下麵掃出了許多沾滿灰塵的硬幣,這些硬幣有l美分、2美分和5美分的。當默巴克將這些硬幣還給同學時,誰都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熱情。此後,默巴克給美國財政部和央行寫信,反映小額硬幣經常被人丟掉的事情。財政部很快給默巴克回了信,信上說:“每年有310億美元的硬幣在全國市場上流通,但其中的105億美元正如你所反映的那樣,被人隨手扔在牆角和沙發縫中睡大覺。”看到這樣的回信,如果換作一般人也許隻會發出一聲感歎,之後也就不了了之。但默巴克的腦子裏卻偏偏冒出了這樣一個想法:如果能使這些硬幣流通起來,利潤該有多麽可觀!

    兩年之後,默巴克從斯坦福大學畢業了,他很快成立了自己的“硬幣之星”公司,推出了自動換幣機,與一些連鎖超市建立起合作關係,共同經營換幣業務。這樣一來,顧客隻要將自己手中的硬幣投入換幣機,機器就會自動點數,打印收條,顧客可以憑收條到超市服務台領取紙幣現金。每筆業務自動換幣機收取9%的手續費,這筆費用由默巴克與超市按比例分成。隻用了短短5年時間,默巴克的公司就在美國8900家主要連鎖超市中設立了10800台換幣機,並成為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默巴克也從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光蛋,變成了萬人矚目的大富翁。

    看到這樣的故事,也許你會很驚異:在超市放一台換幣機,這樣就成就了一個億萬富翁,未免也太簡單了吧?當然,也許你還會怦然心動:假如這樣的好事落到我身上該多好!是的,這個案例是讓人驚異的,更是讓人羨慕和激動的。不過,我們用不著驚異也用不著羨慕,隻要你像默巴克一樣掌握了企業經營的核心法則,就不難創造出同樣的奇跡。這個核心法則,就是盈利模式法則。

    究竟什麽是盈利模式呢?

    盈利模式是一個通過係統整合營運的各個環節,以創造利潤的根本模式。

    如果你看過《蒙牛內幕》這本書,你一定不會忘記那個有衝擊力的廣告語:“一頭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在很多人看來,蒙牛的發展速度無疑是一個奇跡:1999年蒙牛初創時還不過隻有5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到了2006年,它不僅擁有了現代化的工業園區,而且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乳業集團。蒙牛剛剛創建的時候,采取的是“先建市場,後建工廠”的戰略。在一般的企業家看來,創建實業公司應該是“先建工廠,再建市場”,為什麽蒙牛會反其道而行之呢?原因是乳界素有“得奶源者得天下”之說,但當時奶源已經被大企業瓜分殆盡,而且自建奶源基地、工廠,沒有一年半載根本不可能,因此,牛根生並沒有像很多企業家一樣按部就班,而是用“虛擬聯合”的策略,建立了新的盈利模式,組合了社會資源,打了兩場漂亮的出場戰。第一仗是液態奶之戰。1999年,蒙牛有了自己的液態奶品牌,卻沒有工廠。現任蒙牛總裁楊文俊在蒙牛創始人牛根生的指派下,帶領員工尋找牛奶生產廠家。很快,他們在哈爾濱找到了一家液態奶企業。而這家企業當時由於經營不善,缺乏管理人才,瀕臨倒閉,急於借著不錯的設備找一個好“婆家”。就這樣兩者一拍即合。兩個月後,第一批蒙牛牌純牛奶上市。楊文俊在回憶這一仗時說:“富人調動財富,窮人調動智慧,這正是牛總整合資源的大手筆。當時,自己生產沒設備,委托加工又不放心,隻有這種智力整合財力、體力的做法,用自己的人力資源乘以別人的生產工廠,才能在困境中架起通向市場的‘轉換橋’。”第二仗是冰激淩之戰。蒙牛依然想用資源組合的方式,找一家冰激淩的生產廠家,但這次並沒有那麽順利。無論蒙牛走到哪裏,競爭對手都會用更高的價格把他們所聯係的廠家挖走。當時,蒙牛初建,實力自然薄弱,這可怎麽辦?剛好這時包頭有一家冰激淩公司瀕臨倒閉,連工資都發不出來,於是蒙牛決定承包這家公司。1999年4月,蒙牛牌冰激淩終於在包頭“投胎”成功,同年5月,順利地與廣大消費者見麵。蒙牛用一種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把自己的人才、生產標準、生產技術和獨特的品牌,與社會上一些管理不善但是設備不錯的企業組合在一起,用1000多萬元的資金盤活了78億元資產,實現了雙贏:社會資產得以盤活,而蒙牛則成為中國液態奶的第二品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