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一節 從模仿中尋找到創新的起點

作者:張庭政字數:2280更新時間:2019-07-28 04:53:35
在這樣的基礎上,哪怕隻進行了1%的改良也是成績。 很多人都把日本人叫做“模仿的巨人,創造的矮子”——這種說法大概是由“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一詞仿造出來的。開始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可是繼而思之,越來越覺得這話沒有多少道理。 其實,無論是日本人還是其他外國人,遇到一個問題並想解決問題的時候,都必須對其同類事物進行分析與綜合;不論是偉大的發明創造,還是精彩的藝術創造,都應該有一個基礎,有一個模式。 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如果沒有紐科曼製造的蒸汽機做參考,瓦特的蒸汽機是不是能夠發明便是個問題了。 瓦特自己說:“我不是發明家,而是改良家。” 牛頓也說過:“我之所以比前人看得更遠,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這是科學家實事求是的話。所謂的發明創造不過是在前人智慧的基礎上所進行的不斷改良而已。 萬德爾·菲利浦說:“一切與發明創造有關的事物都是借來的,美與形莫不如此。” 常言說的“模仿產生創新”、“模仿是創新的第一步”、“創新力強的人,無不巧於模仿”等,都在心理學研究方麵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從這點意義出發,日本人的模仿不正意味著創新力強嗎?因此,當進行發明創造並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應該努力研究古今中外與其相似的事物,這樣,一方麵可以少走彎路,把別人“失敗的教訓”變成自己“成功的經驗”,另一方麵,能夠模仿的就盡量模仿。 在這樣的基礎上,哪怕隻進行了1%的改良也是成績。 在自然科學上是這樣,在社會科學上也是這樣。例如,羅伯特·梅所著的《魯道夫》一書,5年間就發行了600萬冊,受到人們的極大好評。其實,他的寫作技巧與文思格調,都是照搬名著《聖誕節之夜》,隻不過在內容上小有突破罷了。 “講談社”第一任總編築波四郎曾講過這樣一件事:“恕我不能披露當事人的姓名,總歸他是個很有名的人,也是個模仿能手。他在進行創作時,往往是取他人成功之作作為自己的創作素材,然後將書中的山川、河流等固有名詞換掉,再對時間、天氣、地點加以改動,最後再對原著的風格、技巧進行改頭換麵,這樣經過幾番‘手術’,最後就會與原著麵目皆非了。”這就是說,作家絕對不模仿、不借鑒別人是不可能的,所謂的“創作”不過如此。 在財富的追求上也是如此,對別人的盈利模式進行創新,“為我所用”,一樣能給自己創造出可觀的財富。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