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七章 新材料(3/3)

作者:陳屹字數:5706更新時間:2021-10-29 20:15:30

    但石墨烯有一個致命問題,它帶隙為零,因此無法將其關閉。

    帶隙是半導體最重要的東西,帶隙為零相當於連門都沒有,這還玩個屁啊,完全不具有半導體性質。

    人造帶隙也可以。

    但工序會更加複雜,而且性能還會降低,性價比還不如矽這個材料了。

    與之相對的,碳化矽要比石墨烯更適合做新半導體材料。

    碳化矽的禁帶寬度是矽的3倍,導熱率為矽的4~5倍,擊穿電壓為矽的8倍,電子飽和漂移速率為矽的2倍......

    特性太好了,能承受更大的電流和電壓、更高的開關速度、更小的能量損失、更耐高溫。

    用碳化矽的做成的功率模組可以相應的減少了電容、電感、線圈、散熱組件的部件,使得整個功率器件模組更加輕巧、節能、輸出功率更強,同時還增強了可靠性。

    簡單來說就是性能差不多的情況下,體積小還節能,優點十分明顯。

    也因為這些優點,碳化矽在未來十幾年後成為了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新的‘黃金賽道’。

    有優點也有缺點。

    碳化矽缺點在於高純碳化矽粉體製備困難,成本極高是矽的幾百倍。

    矽用直拉法,72小時能生長出2~3米左右的矽單晶棒,一根單晶棒一次能切下上千片矽片。

    而目前最快的碳化矽單晶生長的方法,生長速度在0.1mm/h-0.2mm/h左右,72小時也僅有7.2mm~14.4mm厚度的晶體。

    6英寸矽拋光片僅150元,6英寸碳化矽則是8000~10000元。

    要求半導體級純度的話,價格還會更高一點。

    隻有原材料足夠便宜,產業規模才可能做大。

    雖然比石墨烯好,但也好的有限。

    回歸正題,22世紀淨水器技術含量比李同光預想的要高。

    準確來說,上麵所使用的納米材料很黑科技。

    “哪怕有實物逆推破解,估摸著也得閉關研究......”

    天才頭盔加持,李同光有種莫名的科研直覺。

    他根據直覺,給了一個比較保守的數字:“得研究三天吧?”

    “一天時間學習納米材料,一天時間學習相關的電化學與膜分離,第三天進行破解。”

    “製備工藝是一個難點,破解時間不好說。”

    李同光撓了撓後頸:“要是有超算的話應該能容易一點。”

    “超算啊,我這點容量肯定不夠超算。”

    “有什麽幾十公斤以內,算力堪比超算的黑科技呢......”

    李同光翻看著電腦,找到了幾個目標。

    《終結者》、《星球大戰》、《星際迷航》、《黑客帝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