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六章 正式起步(1/2)

作者:煙頭不滅字數:5512更新時間:2019-08-23 10:00:42

    第八十六章正式起步

    寒假時間,黃賀派人把“熱得快”的產品使用廣告用白紙印了下來,在大街巷宣傳。

    一來是提高知名度,增加群眾的期待值,為後期的銷售打基礎;二來是讓那些人早點熟悉熱得快的使用方法,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廣交會的毛毯繡品由賀雪帶領著已經開始著手繡花樣,“熱得快”第三產業這邊廖穆平也開始著手教著製作流程,黃山帶領著原本廠子裏的一群老員工繼續翻新工作,產裏的一批舊毯子翻新出售工作也將接近尾聲。

    新招收的女員工也都被黃賀派到黃山那邊去對毛毯進行二度加工,黃賀想著在已經翻新的毛毯上在進行手工繡紡,一個是提高毛毯的價值,二個讓她們先練練手,等賀雪那邊教完之後就可以進行高級繡紡工作,到時候再在新的毛毯上增加人工繡紡,形成一個係列的刺繡毛毯,把價格提高,往高層麵銷售給那些高部門管理人員。

    他想做一個屬於自己的有中國特色的毛毯廠,既然是往刺繡這方麵走,那就走到底,做一門精一門,所以從現在開始他就打算慢慢著手培養一個自己的手工刺繡團隊,先從毛毯刺繡做起,等打出成績之後再考慮發展到其他地方。

    要知道,在以前的舊中國,勞動力和人工是最廉價的東西,新中國成立之後,改革開放,重工業輕工業都開始飛速發展起來,機器電子一定是主流,長此以往,工人一直就處於低社會地位狀態。這雖然曆史的必然,但黃賀卻不認為要去舍棄人工,一味追求機械化製造業,反而,在這種主流之下,人工就愈發顯得可貴,就好比是一瓶酒,時間越長,越醇厚,生活也是,過的越好,人們就越來越開始注重物質的享受,越是原滋原味的東西,在那些消費者眼裏就越是珍貴。

    民間的手工藝人在這些年都逐漸開始沒落,就好比王博的棉紡織廠,一些大的工廠都從國外引進了先進的生產工具,靠燃煤靠電力,半自動化的生產速度快,精度高,並且隻需要極少的人工,收入比支出高,自然就發展起來了。而王博的棉紡織廠一直都是沿用從前的生產方式,純手中製棉,純手工訂線,速度慢不,看著也沒有機器生產的美觀,不排除有的人就是喜歡傳統工藝,但這樣的人終歸是少之又少。

    毛毯廠要想走去這個圈,就得與時俱進,所有黃賀才想著把生產車間做出來,先擴大生產,再擴充人員,該用手工的還是得用手工,要知道,方法得當,手工有時候也是財源。

    王剛,李恒還有袁攀三人那邊的效果也還不錯,拉到了三四個中等工廠的讚助,不得不平時多混混場子還是有用的,搞起交涉來成功率也高了許多,有三四個讚助就夠了,黃賀並不要求過高,自己現在還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不拿出點實力來,讓人家看見,就沒有哪個大公司會冒這個險願意把自己辛苦搞來的錢就這麽不明不白的投入這個還沒有名氣的毛毯廠,萬一投資失敗,那那些錢就是打了水漂,不別人,要是黃賀,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他自己也不會這麽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