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2章:為加速文明進程加速而努力(1/2)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4676更新時間:2022-01-05 08:18:18

    邯鄲趙的“邯鄲”被經營了上百年,隻是礙於周禮的製約,城牆其實也就六七米高,城牆厚度應該也就四米左右,算不得一座什麽堅城。

    在周禮有效的時代,王城方九裏,公城方七裏,侯、伯城方五裏,子男城方三裏。

    上麵的幾裏的“裏”是一裏約四百米,一般是一種四邊周長,也就是“圍”的計數方式。

    邯鄲趙不是公、侯,其實連子、男都不是,也就是一種“大夫”的爵位,說白了就是臣下之臣。

    他們要感謝自己有一位曾經擔任晉國“卿”的祖先,一切隻因為晉國的“卿”位比諸侯,築城的占地麵積能搞模糊化。

    那麽,“邯鄲”的四邊周長是多少裏?其實是一種不規則的四周邊長的五裏長度。

    趙氏的一個軍抵達“邯鄲”城下,到了立刻展開試探性的進攻,打自然是沒有打下,隨後就開始製作各種攻城器械。

    目前雖然是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年代,發明出來的攻城器械種類卻依舊很少。

    像是什麽投石車、床弩肯定沒有,衝車、雲梯也隻是初始版,濠器具因為城池壓根不存在護城河也就沒人想到,用來擋箭和投石的轒讟(fén  wēn)車則是已經有了。

    攻城的趙氏大軍至少要花費半個月才能製造出足夠的攻城器械,期間除了一再破罵讓守軍出城交戰之外,一旦守軍固守不出隻能幹瞪眼了。

    這一次邯鄲趙將所有兵力龜縮回城內,不像正常守城會在城外部署軍隊,擺明了就是放棄了反攻的希望,采取完全死守的策略。

    又或者說,邯鄲趙將反攻的希望放在了範氏和中行氏等友軍身上,才沒有在“邯鄲”城外部署軍隊。

    他們的這種做法很危險,一旦範氏和中行氏不來,隻能被困在城內等死了。

    人在“黃父”的智瑤一邊關注戰爭動向,另一邊覺得不能幹閑著。

    目前“黃父”算是智瑤的基地之一,好些作坊就是被放在這邊,一年沒再過來,之前忙碌也就算了,得空肯定要進行巡視。

    在智瑤一眾“發明”之中,製作紙張的套路被摸索成功,有了製造的技藝便開始進行擴產,一年過去的現在每個月能出產現代A4紙大小的上萬張。

    這麽點產量,現代隨隨便便一個小作坊就能超過,然而現下可是在公元前497年呀!

    大批被生產出來的紙張,它們絕大多數還是被智瑤用在教育一種班底身上,有剩下也是留著準備用來印刷書籍。

    在印刷術上,智瑤當然知道有區分好多種,大概區分就是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

    分別試驗之後,智瑤打算用來印刷書籍的卻是雕版印刷術。

    為什麽?知道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的區別就能知道,還要搞清楚當前使用的是什麽文字。

    現在使用的文字是大篆,筆畫多到嚇人的那種字體,不說雕刻活字的困難,知道要將“印”的體積弄得多大才能不使字印下去糊成一團嗎?

    什麽?雕版一樣會受於字體大小的影響?那是不知道兩種印刷術的區別了呀。

    實際上,哪怕是活字印刷術被發明出來,在活字印刷術沒有完成成熟之前,其實當代在追求精美以及字體清晰的時候還是會選擇雕版印刷術。

    目前智瑤還沒有整清楚哪種墨水最為適用於印刷,試驗階段當然會采取雕版印刷術,再來就是所要印的書籍不是幾十本,多達幾百上千本也不會浪費雕版的耗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