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2章:諸國莫能當之(1/2)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4786更新時間:2022-01-13 08:03:31

    如果以旁觀者來觀看各自歸屬的軍隊推進狀態,會發現智氏和範氏的軍隊有相同點。

    他們推進時不但隊列保持得整整齊齊,看上去還有那麽一點不慌不忙的意思。

    與之相反,即便是作為山東霸主的齊國,他們的軍隊在運動狀態下,隊列很快就出現了扭曲的狀況,其餘鄭軍、宋軍、衛軍的陣型扭曲就更嚴重了。

    晉軍這邊率先射箭,隨後聯軍進行了反擊。

    各自軍隊打頭的士兵,絕大多數皆是手中持戈,他們麵對落下的箭矢隻能齊齊搖擺手裏的戰戈試圖擋住。

    戰戈有好多種,步兵一般攜帶的是一種中等長度的戈,援(用於勾、啄的刃)加上柲(木杆)約是兩米長。

    另外就是總長度不會超過一米四的短戈,還有長度超過三米的長戈,後者一般是戰車兵在用。

    排列整齊又是雙手握住戰戈的姿態,齊齊搖擺還真能擋下一部分的箭矢,著實是無法攔下隻能挨射了。

    兩邊都在射箭,慘叫與痛哼開始頻繁出現,倒下的人卻沒有想象中那麽多。

    是箭矢不利嗎?有點。

    再來就是來自不同國家的軍隊,安排在前方的士兵基本都有穿甲,以縑帛夾厚綿製作的“練甲”最多,再來就是牛皮甲了。

    像是犀牛皮、鱷魚皮做成的皮甲,一般是給甲士穿,普通士兵沒這個待遇。

    身上有穿甲一般能有點擋箭的作用,哪怕是沒有徹底擋住也能阻緩箭鏃的穿透力。因此中箭不會立刻斃命,大多是中箭之後又連續激烈運動,沒有多久之後失血過多陷入休克狀態,沒有得到及時的搶救導致流血過多而亡。

    “可惜了,沒有足夠的時間用來訓練‘箭陣’啊!”智瑤看到已經發生白刃戰,不由那麽想。

    不是很多人一塊射箭就叫箭陣,描述起來篇幅較長,暫時不提。

    因為是列陣互相逼近交戰的關係,戰場上顯示的是不同陣營的士兵,他們互相靠近之後成了一種“戰列線”的交戰方式。

    什麽個景象呢?就是一個個方陣互相靠近,前排的士兵用戰戈不斷攻擊敵人,並不是互相對衝就是混成一團的亂戰。

    如果老智家的弓箭手訓練過“箭陣”的話,哪怕是進行白刃戰階段,有過相關訓練還是能利用“箭陣”覆蓋“戰列線”後方敵軍的。韓氏的善射,基本上就是這麽發揮的。

    隻是越過己方“戰列線”的士兵射箭而已,有什麽難的?這個是現代人知識量足夠產生的想法。簡單的,現代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近現代還有大批文盲不懂,何況是遠在春秋晚期?涉及到集體的操作就更難了,比如一個人跳繩是那麽回事,十個人一起跳繩又是另一回事。

    智瑤第一次看到大規模的交戰,對於開戰之前戰車向左、右、後離退,戰場空間被步兵填滿,多少是有點不能理解。

    事實上,什麽都要學了才能懂,智瑤能對戰略和戰術提意見,臨陣指揮則是另外一回事,需要的知識量可一點不少,尤其是基本常識。

    這樣的交戰很難一時半會分出勝負,比拚的是雙方士兵的意誌以及體力,哪一方的意誌先崩潰就會被一再推著後退,一後退讓己方陣勢變形,基本上優勢方的戰車部隊就能發揮了。

    話,好的超乘者斬呢?這個的是常規狀態,開打後不是這麽一回事。

    要戰場上什麽聲音最密集,毫無疑問是戰戈的磕碰聲了。

    子路沒有幹親自衝陣的事情,他主要是足夠靠向前方,觀察有沒有可乘之機,下達某個方陣進行什麽樣的攻擊方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