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01章 東宮易主【十二】

作者:饒傑字數:2532更新時間:2019-07-28 12:07:43
["“皇上教誨,臣等謹記於心,一定會好好管教好自己的子孫,為大唐盡忠效命!”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勣等人不約而同地拱手應答道。 “眾愛卿能如此,朕深感欣慰!”李世民笑嗬嗬地說句,沉吟會兒,他忽然又問道,“朕讀史之時察覺開國之君傳位於子孫後多有內亂,這究竟是何故?” “這……”眾臣感到莫名其妙,一時間無言以對。沉思良久,蕭瑀才開口答道,“微臣以為,這是因為幼主長於深宮,從小就安逸享樂,缺乏艱苦磨煉,不知創業之艱辛,也不懂治國之艱難。為君之後,安於享樂,疏於政事,才讓那些居心不良之徒有機可乘,致使朝廷出現內亂,甚至是社稷覆滅。” “蕭大人言之有理。”房玄齡附和著說,“開國之君深知創業之艱難,故而即位後倍加珍惜,勵精圖治。而後主們不知創業之難,隻顧享樂,以致於此。” “皇上,臣等也是這麽認為。”李世勣、於誌寧等人也紛紛表示讚同,意味深長地說道,“正因如此,先君當言傳身教,以使後主深明勵精圖治之理。” “你等所言,也不無道理。”李世民點頭讚成,隨即又話鋒一轉,嚴肅地說道,“你等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朕以為,內亂並非僅僅是君主之過造成。” “這……”眾臣又是一陣語塞,默然片刻,李世勣若有所思地問道,“那依皇上看,產生內亂的原因還有什麽呢?臣等請皇上賜教一二!” “朕以為,使朝廷動蕩的原因在於這兩方麵。一者是君主柔弱,不知加威於臣下,以致他們敢犯上作亂。二者是功臣子孫大多不注重修身養性,缺乏忠君報國之心,卻仰仗祖輩的功勳身居高位,也因此心存高誌,甚至是野心勃勃,一旦瞅見君主犯下過失,就伺機舉事欲取而代之。如此,社稷豈能不亂?” “皇上所言甚是!”於誌寧拱手道,“正因如此,臣等當銘記皇上之教誨,管教好孫子,讓他們忠於社稷,竭誠盡心輔佐天子。如此,於家於國皆有利。” 到這時候,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勣等人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皇上的心思,原來他是為自己的接班人擔憂。於是,他們一個個向皇上表態,一定會教導他們的子孫後代忠於皇帝,為國效命。李世民聽了,對他們滿意地笑了笑,卻不並打算就此作罷。因此,他繼續就事論事,侃侃而談,警醒道: “當初煬帝因感激宇文述的功勞而重用他的兒子宇文化及,然宇文化及不思報恩,非但不盡心效力朝廷,反倒做出叛逆弑君之事,這難道不是臣子之罪過嗎?朕希望你等能引以為戒,教導好自己的子孫,千萬不要像宇文化及這樣做出大逆不道之事。方才你等所言,朕聽後深感欣慰,望能依言而行哪!” “是,皇上!”群臣信誓旦旦地答道,“臣等深受隆恩,定當讓子孫竭誠盡力報答朝廷,決不允許他們像宇文化及那樣忘恩負義,做出背主叛道之事。” “好!”李世民興奮得直拍了下禦案,高聲說道,“眾愛卿皆朕之肱股,朝廷之支柱,若能如此,朕便可高枕無憂矣,哈哈!”說罷,又大笑數聲。 經過這番君臣交心之談,李世民的擔心幾乎蕩然無存,心情也因此變得出奇的好。到這時候太子之爭就完全結束了,大唐朝廷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