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6.第十六章:拉黃包車的少年(1/2)

作者:陳留堂字數:4602更新時間:2022-03-02 11:00:47

    十一月的申城已然入冬,寒氣逼人。

    十裏洋場,依舊夜夜笙歌。貴婦人們穿上了名貴的大衣皮草,燈紅酒綠的舞廳內,裝潢華麗的廳堂上,都建有仿西式的壁爐,炭火焚燒,溫煦如春。

    光洋碼頭,一邊是苦力們在揮汗如雨地搬抬著各種各樣的貨物;一邊是排列開來的黃包車,等待著下船過來坐車入市區的南北旅客。

    這時代,轎車屬於上流社會的專屬,能坐上車的非富即貴。一般的旅人出行,為省工夫,主要坐人力黃包車,花點錢省事,還挺舒服的。能吃這一口飯的車夫,個個都得好腳力,更要識路,大街小巷,隻要有個地址,都能把人拉過去。

    唐野和他的黃包車排在後段,看樣子,要輪到他,得等上一段時間。

    拉黃包車也有規矩,在碼頭等客,有個先後次序,不許插隊。若有搗亂者,便會被負責這兒的社團勢力除名,再也不能到此拉客了。

    控製碼頭的,可是申城兩大巨頭之一:三水商會。

    名為“商會”,下麵養著數個字頭,人數多達萬人,都是在刀口上舔血的主。

    三水商會與龍城,一個水路,一個陸地,劃區而治,多年以來,倒也相安無事。不過今年入秋後,雙方似有摩擦,發生了不少衝突,諸多流血事件甚至驚動了城政廳裏的大人物,請雙方老大去喝茶敘話了。

    這些內幕事態,具體如何,下麵的老百姓們自無法知曉,大都是道聽途說。

    唐野聽到不少,這段時日,在楊三手諄諄教導之下,他能識字讀書了,竟養成了看報紙的習慣,倒讓師父和師伯好生詫異。

    兩個“老人”屬於老派人物,對於報紙這一新生事物雖然不排斥,卻也不慣去看。總覺得上麵刊登的訊息沒有什麽價值,或是堂皇粉飾之詞,而或花邊緋聞一類。所謂新聞報道,真有料的話,能這麽寫出來,讓滿大街的人看?

    一份報紙的售價,卻也不便宜呢。

    唐野從宋老粗那弄回來的一箱錢,交給楊三手,用作武館開銷。錢不少,但與此同時,花銷也在增大,主要都用在唐野身上,打虎湯藥、各種精細吃食等,花錢如流水。

    慢慢的,就又吃緊起來。

    仍要賺錢。

    近兩個月的光陰,唐野表現卓越,學有所成,已經明勁大成,讓身為師父的楊三手又是欣慰,又是唏噓。青出於藍,徒弟已經超過師傅了。

    唐野的氣血增漲速度,簡直匪夷所思。

    不過呆在一起久了,也就司空見慣,為之高興。

    明勁大成,在申城的話,也隻算是一個合格水準的拳師而已,在飛霞路的大小武館內,一抓一大把。而且勁力境界,不等於確切的實力,還得通過實踐,通過實戰才行。

    不管是楊三手,還是吳一手,他們更看重的是唐野的潛力。

    潛力無窮。

    可首先得在惡劣的申城中生存下來,而今時局吃緊,氣氛越來越不對頭。

    那具九臂木人樁已經難不住唐野,讀書寫字,也完成了啟蒙階段。接下來,唐野該走出虎嘯館,到外麵闖蕩和見識一番了。

    拳師可選擇的路子,其實並不多。或教人打拳,或和人打拳,總離不開個“打”字。若是出去給人當打手,當保鏢,未免下乘,除非不得已,一般講臉麵的拳師都不會去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