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4.第一一一章 初步成營(1/3)

作者:搖搖-欲墜字數:6578更新時間:2022-03-12 04:08:57

    槍管是火槍最重要的部分,在十世紀,除了趙德昭,沒有任何人能鍛造出合格的槍管。

    雖然如今的槍管還隻是最初級的碳素結構鋼,但是已經是這個時代無法模仿的黑科技。

    材料科技不同於技術革新,技術的變化,是任何人都能看的出來的。

    但是材料工藝,隻需要隱瞞幾處要點,就是任何人看到也無法模仿的。

    我把錳鋼,碳素鋼拿給你看,你也不知道成分是什麽。

    更別說,除了趙德昭,也沒有人能將爐溫提升到一千兩百度以上。

    利用高錳酸鉀來製氧,進行上下吹氣提升爐溫,你連高錳酸鉀都不知道是什麽,即使模仿了上下進氣室,沒有純氧,對爐溫的提升也不大。

    槍管製造出來之後,趙德昭進行了多次試驗,通過對定裝量火藥的多次測試,確定下來了槍管的長度和壁厚。

    至於燧發裝置,這是最早就開始生產的配件。

    相比槍管的難度,燧發裝置主要是技術思路,唯一的難點是撥片的彈性回位,可是相對槍管的難度也不值一提。

    用兩個鋼柱,進行固定的間隙調節,就能生產出厚薄一致的撥片。然後進行淬火工藝,就能得到具有彈性的彈簧鋼片。

    鋼片環繞兩周半,就能形成具有充足回彈力的回力。

    大部分工匠都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麽東西,可是在趙德昭的命令下,他們一直不停地生產,幾個月來,已經做出了超過兩萬套燧發機。

    至於木製槍托,更簡單。原本的木匠就能造出合乎標準的槍托,隻是速度慢一點。

    他們從去年就開始備製烘幹木料,生產槍托,在車床磨床麵世以後,後麵的加工更加快速。

    每生產出一根槍管,就被組裝了起來,到了七月的時候,組裝起來的合格產品,已經超過了五千支。

    966年的下半年,槍支定型以後,趙德昭終於擺脫了在工廠裏麵當工程師的命運,開始訓練錦衣衛。

    在明朝的時候,一開始為了增加火槍手的威力,趙德昭采用了雙管火槍。

    上麵並排兩根槍管,一前一後兩個扳機,左右各有一個燧發機。

    但是這樣的火槍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效果,反而浪費資源。

    主要是對方還拿著大刀長矛,你拿著火槍,本來就已經屬於降維打擊。

    擋不住你的,你用單管他就擋不住,能擋住火槍的城池,你用兩根槍管也攻不下。

    所以這一次,定型的就是單管火槍,燧發機采用的後世雷明頓的撥片式擊發。

    在配發火槍的時候,每個人有一根豬鬃的毛刷,配一百張糯米紙,實行定裝火藥,每一次射擊裏麵裝五顆鉛彈。

    裴格安向趙德昭建議生產米涅步槍,在很吵一段時間內,米涅步槍一直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步槍。

    裝一顆三十一克的鉛彈,射程可以達到一公裏,有效射程也超過了五百米。

    在彈道之內,一顆子彈可以穿透三個穿盔甲的士兵。

    但是,趙德昭並沒有采納她的建議。

    主要是,槍管的加工非常困難,如果有了那個技術,就能夠直接生產新式步槍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